第三单元 人物点评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第三单元 人物点评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史传论赞之人物短评教案 【学科素养目标】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学习“人物短评的写法”,提升表达能力。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对文本进行思辨性阅读,并且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思考苏武的经历,领略传主坚贞的民族气节,完善自我人格。 【学习目标】 1.学习理解“太史公曰”写法 2.借鉴这种写法,尝试写一则人物短评。 [单元任务群3.1司马迁写《屈原列传》,在叙事中穿插议论,并在文末以“太史公曰”点题,直接发表对人物的看法和评价。借鉴这种写法,揣摩《苏武传》中班固对苏武的认识和评价,尝试以班固的视角,写一则人物短评。(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史家对笔下人物的看法,把握论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对文本进行思辨性阅读。)] 教学重点:学写人物短评 教学难点:人物短评的写法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屈原列传》和《苏武传》不仅是典范的史学著作,更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他们叙事写人的艺术,直接影响后世的史传文学。从表达方式上看二者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传主不同,作者不同,表达方式《屈原列传》夹叙夹议、《苏武传》记叙为主 所以,从结构上发现两篇文章的最大不同在哪里? 明确:《屈原》有太史公曰,《苏武传》没有。 司马迁创作《史记》往往通过三种方式发表议论:一是篇前序论,二是篇后赞论,三是篇中夹叙夹议,《屈原列传》是后边两种都有。 二、“太史公曰”,是司马迁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评价的创新,是对《左传》“君子曰”的新发展,作为《史记》的重要组成部分,“太史公曰”虽依附于正文而存在,却多为点睛之笔,其中代表了作者的历史观,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体现了作者对专注的基本认识和对事件的基本态度。像“太史公曰”这样对人物或故事进行评价的手法叫“论赞”, 是著者发表的关于史事的思想、主张、见解。也就是史评、史论。司马迁可以说是也为后代史家树立了典范。 看看这种史评、史论有很多不同标识、名目:《左传》称为“君子曰”,《史记》称为“太史公曰”,《汉书》、《后汉书》、《明史》称为“赞曰”,《三国志》称为“评曰”,《旧唐书》称为“史臣曰”,《宋史》、《清史稿》称为“论曰”,《资治通鉴》称为“臣光曰”等等。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名著《史通》中曾列举过许多此类名目,并统名之曰“论赞”。 甚至可以从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中“异史氏曰”名称上看出蒲松龄以“太史公曰”为参照的影子。 那么这个短评该怎么写呢? 阅读例子,发现人物短评的写法 (一)阅读下边四个例子,发现“太史公曰”的特点。 1.太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太史公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到长沙,经过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尝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读了《服鸟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认为被贬和任用是不重要的,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 2.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於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李将军列传》) 太史公说:《论语》说,“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自身行为不正,即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我看到李将军诚恳朴实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于言谈。到他死的那天,天下认识和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他那忠实诚恳被士大夫们的信任!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可是树下自然会被人踩成一条小路。”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却可以用来说明大道理呀。 3.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太史公说:知道将死而不害怕,必定是很有勇气。死并非是难事,而怎样对待死才是难事。当蔺相如手举宝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侍从的时候,就面前形势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士人往往因为胆小懦弱而不敢如此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敌国。后来又对廉颇谦逊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他处事中表现的智慧和勇气,可以说是兼而有之啊! 4.太史公曰:商君,其 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