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学教程》全套PPT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6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舆论学教程》全套PPT课件.pptx

舆论学教程第一章 舆论的定义本章学习要点1.舆论的定义与分类2.舆情与舆论定义的差异3.舆论概念在西方社会语境下的三次转换与发展4.舆论概念的误区与争议目录第一节 什么是舆论?第二节 舆论的概念演进第三节 舆论概念的误区第一节什么是舆论?一、舆论的初级形态:意见、态度二、舆论的成熟形态:舆论与民意什么是舆论?一、舆论的初级形态:意见、态度 舆论是一个历时态概念。舆论的生成与传播是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在最早的状态下舆论是由个体的判断、个体的意见与态度形成的,更像是数学中交集与公约数的概念,是一定数量个体的意见与态度的集合。因此意见与态度是舆论的初级形态与雏形。一、舆论的初级形态:意见、态度 意见的本义是人们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从词源的角度来说,意见又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一是见解或者主张,如我们开会经常说到的“各陈意见”,是对一个事物的基本见解与看法;二是对人对事不满意的想法,如经常说到的“有意见就提嘛”,更多的是一种负面评价和想法;三是识见、看法或想法,如“交换意见”。 从这三个不同语义来看,中国的“意见”这一个词等同于英文中的opinion、suggestion、comment三个英文单词。这一定程度上说明意见是人们心目中最原始的一种看法和认知,是涵盖范围非常广的原始舆论形态,是每个正常的个体对这个社会的基本认知。但需要说明的是“意见”往往具有流动性,即意见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是多变的,有意见可能被劝服、有主张可能被改变,意见与相对固态的态度是有差异的。(一)意见:液态的初始舆论一、舆论的初级形态:意见、态度 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态度表现为对外界事物的内在感受(道德观和价值观)、情感(即“喜欢-厌恶”“爱-恨”等)和意向(谋虑、企图等)三方面。《心理学大辞典》及通常的心理学教科书都认为,态度具有对象性、评价性、稳定性和内在性四个特性。一是态度具有对象性,态度是有对象的,它总是针对某种事物的;二是态度具有评价性,它意味着是否赞同该事物;三是态度相对于情绪具有稳定性,它是一种对事物比较持久的而不是偶然的倾向;四是态度是个体内在的心理状态,具有内在性,往往不能为别人所直接观察到,但它最终会通过当事人的言行表现出来。(二)态度:固态的初始舆论一、舆论的初级形态:意见、态度 “意见”始终是舆论研究的核心,也就是舆论的本体,舆论传播所着眼的也是意见的流动问题。意见通常是通过与态度(attitude)、信念(belief)和价值(value),尤其是和态度相比较来界定自身的。社会心理学家们把意见定义为对某种态度、信念或者价值的言语表现,拓展开来,意见也可以用行为,例如愤怒地挥拳或者游行等方式表现。 学者们从两个方面区分态度和意见之间的差别: 一方面,意见一般来说被认为是对于某个具体刺激(某个问题)所做出的语言上的或者其他方面的明显反应;而态度是更基本的总体倾向,它对于一般性的刺激做出有利或者不利的反应。意见主要是取决于当时的形势,而态度可在多种形势下更持久地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意见被认为更感性,而态度则是在一个社会母体里、在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之间经过慎重考虑后产生的理性抉择。简要地说,态度是反应的倾向,而意见则是某种反应;意见是一种外显表征,态度是一种内化倾向;意见是形式,态度是内容。(三)意见与态度的异同二、舆论的成熟形态:舆论与民意 “舆”的篆体为右图,这个字最早是指车厢,后来指代整个车。《老子》中有句话“虽有舟舆,无所乘之。”后来又被转义为轿子(如肩舆)。因为赶车与抬轿子的人多是一些下层人士,并且人数众多,因此,这个字后来又被用作对奴隶或差役的称谓。 随着“舆”的发展,“舆人”也开始在一些历史文献中出现。“舆人”最早是指造车舆的工人,后来引申为“众人”,再后来进一步演化为职位低的吏卒。从这个词的演化过程可以看出,“舆人”演化为“下层的众人”是由古代社会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所决定的,地位越低者,数量越众。“舆人”逐渐被引申为中下等人、普通百姓、群众,在古代中国社会往往用“舆人之诵”“舆人之论”指当时社会上众多人的议论、评价、呼声。(一)“舆论”:舆人之论二、舆论的成熟形态:舆论与民意(一)“舆论”:舆人之论 “论”的篆体为右图,指商讨准则、评说是非、辨析证明,采用“言”作形旁,采用“侖”作声旁,《说文》中直接表述为 “论,议也”。 “论”的范围相当广,可以是“意见”“看法”“议论”“评价”“观点”“说法”“言论”“态度”,进一步延伸出去,那些没有表达出来的“意向”“愿望”等也是一种“论”。二、舆论的成熟形态:舆论与民意关于舆论的概念,学界统计起来不下30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两类: 一类是相对泛化的概念,既包括表达出来的,又包括内心所想没有表达出来的倾向、意识。 “他人脑海中的图像——关

文档评论(0)

粱州牧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收集自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6120077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