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放言五首其三-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pdf

诗歌赏析-放言五首其三-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赏析-放言五首其三-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第1页 放言五首·其三 白居易 〔唐代〕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译 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蓍草茎来占卜吉凶。 检验玉的真假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需要等待七年。 周公在流言蜚语的日子里也会感到害怕,王莽在篡位之前也是毕恭毕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 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 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 诗人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 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然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这是用诗的形式对他自身遭 诗歌赏析-放言五首其三-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第1页 诗歌赏析-放言五首其三-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第2页 遇进行的总结。在表 现手法上,虽以议论为主,但行文却极为曲折,富有情味。“赠君一法决狐疑”,诗一开 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郑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 说明是经验之谈。这就紧紧抓住了读者。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断的事是很多的,大家当然 希望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方法。“不用钻龟与祝蓍”。先说不用什么,而该用什么,却不径直说 出。这就使诗歌有曲折、有波澜,对读者也更有吸引力。诗的第二、三句才把这个方法委婉 地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 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以上是从正面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掉转笔锋,再从反面说明:“周公恐惧流言 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周 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 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取代汉朝政权时, 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汉书》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 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是全篇的关键句。 “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 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 诗的意思极为明确,出语却曲折委婉。从正面、反面叙说“决狐疑”之“法”,都没有径直 点破。前者举出“试玉”、“辨材”两个例子,后者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让读者思而得之。 这些例子,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 耐人寻思。其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令读者思之有理,读之有味。 诗歌赏析-放言五首其三-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第2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