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与规律 第三十页,共六十页。 一、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1、城市化的一般动力机制 (一)农村和农业 经济的发展 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始推动力。 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对城市化的客观需求: 运输、信息传播产生交易的空间成本; 供求不一致产生等待所造成的时间成本; 农业富余劳动力寻找就业机会; 农村集市的出现正迎合了这种需求。有交易需要的人定期定点进行,各取所需,互通有无,降低交易成本。 第三十一页,共六十页。 (2)企业规模化和经济积聚 企业规模化和经济积聚形成对城市化的拉力。 企业规模化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经济支柱。 只有当居民聚集区的市场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投资建厂才有利可图。因此,城市规模对企业区位选择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同时,城市规模越大, 技术进步和交通运输越发展, 城市外部的市场需求就越, 区域工业的专业化分工也就 越明显,企业所在城市在工 业发展中所获得的利益也就 越大,进一步促进了本地企 业规模扩张。 第三十二页,共六十页。 企业积聚 积聚是企业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多个企业在一个地区的聚集,可以大大节约企业的外部投资,以低成本获得外部的相关产品和劳务的供给。企业集聚的规模越大,外部经济效益就越明显。这使得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对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第三十三页,共六十页。 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作用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经济内涵,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表现形式,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工业化是因,城市化是果。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决定经济社会历史演进的进程。 第三十四页,共六十页。 城市化对市场需求的影响 从生产资料市场分析,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约需增加城镇建设投资6万元。如果城市化提高1个百分点,那将创造7620亿元的投资需求,用于交通、通讯、住宅、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城市建设。 以我国2000年的日用消费品市场为基数,如果城 市化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增加1270万城镇 人口.按照平均城市居民消费支出3328元计算,可以增加日用消费品市场需求422.7亿元。 资料 第三十五页,共六十页。 3、城市化规律 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1851年为6.5%,1950年为28.4%,1997年为46%。其中高收入国家78%,中等收入国家78%,低收入国家28%。 我国1950年城市化水平为11.2%,1978年为17.92%,2000年为36.09%,2009年46.6%; 我国2000年沿海地区城市化率44.6%,中部地区33.5%,西部地区为27.7%。 (1)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双向互促共进规律 第三十六页,共六十页。 城市化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与经济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 第一,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正相关关系。 第二,城市化率明显超过工业化率。 第三,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同时发生变化。 第三十七页,共六十页。 (2)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规律 城市化的发展过程规律性地经过若干阶段,全过程呈现出一条被拉平的倒S形曲线。一般认为,随着经济社会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大体要经过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区域经济处于工业化的前期,城市化水平30%以下; 腾飞阶段:区域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城市化快速增长,城市化水平为30%-70%; 成熟阶段:区域经济进入工业化后期,城市化速度减缓,城市人口比重稳定在80%-90%之间。 第三十八页,共六十页。 当城市化达到一定水平时,城市文明普及程度高于城市化程度。 当城市化水平低于10%时,城市文明的辐射能力很弱;当城市化水平达20%-30%时,城市文明普及加速,普及率为25%-35%;当城市化水平达30%-4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为40%-50%;当城市化水平超过5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达70%以上,这个阶段是城市辐射力最强,城市文明普及最快的时期;当城市化水平超过7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达90%以上。 (3)城市文明普及的阶段性加速规律 第三十九页,共六十页。 (4)大城市超前增长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大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于中小城市,并产生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带或城市群。 这一规律普遍适用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中期表现得特别明显。 第四十页,共六十页。 4、城市化与城镇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出现了一轮以农村工业化为主要支撑、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的城镇化热潮。城镇化就是原来的乡村居民向中心城镇转移,形成一个一个的建制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德邦快递_销售体系优化项目_销售体系现状分析报告v1.0_20150413汇报版.pptx VIP
- 最新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完整版).pdf
- 雨棚清单报价表格.docx
- 光电图像处理-PPT课件(全).pptx
- 《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
- YC_T 10.4-2018烟草机械 通用技术条件 第4部分:灰铸铁件.pdf
- 一种应用于港口无人集卡的路径调度仿真测试方法、系统及介质.pdf VIP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3 工业》教学课件PPT初二优秀公开课.pptx
- 5.2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pptx
- 消费者债务清理条例 - 司法院.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