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诉讼电子送达制度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民事诉讼电子送达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制作送达文书的法院依职权利用能够 实时传送、接收数字化信息的电子联通工具,将转化为电子化形态的程序性法律 文书及实体性法律文书传送给当事人、第三人及诉讼代理人的一种送达行为,具 有即时传送、无接触、成本低廉等特性。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现代科学技术逐渐 发展,信息通信技术不断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方向转变,人类的联通方式 发生了巨大改变:空间上的距离正在消弭,各类信息也实现了点对点的即时传送, 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联通全世界。信息科技的发展同样驱动着司法制度的变革: 2016 年最高人民法院首次提出建设智慧型法院,并将其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纲 要;广州互联网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先后设立并投入运营; 在线诉讼助力实现立案、调解、庭审、送达全业务、全流程的网上办理;各地区 法院的电子诉讼服务平台不断改造升级。民事诉讼信息化建设使司法电子化稳步 推进,电子送达作为司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环,顺应了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趋 势,满足了民事诉讼日益增长的送达需求及人民群众对民事诉讼送达便利化的意 愿追求,有效提高送达成功率及送达效率,破解 “送达难”问题。 通过对各法院民事诉讼电子送达司法现状及江西省法院电子送达运行情况 进行数据调研及分析后可以发现,民事诉讼电子送达省时省力,耗时短、速率快、 成功率高,可以说是优势明显,各法院也在积极改造升级电子送达平台,不断优 化民事诉讼电子送达制度。近年来民事诉讼电子送达在法律规范上的认可度逐渐 提高,整体速率、整体成功率及整体适用率逐年上升,送达方式不断丰富和拓展,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进步的背后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由于电子送达于2012 年才以基本法的形式被纳入民事送达程序中,成为与直接送达、留置送达、邮寄 送达、转交送达等传统送达方式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一种送达形式,相关配套的 法律规定较为粗疏,导致民事诉讼电子送达在实践运用中存在问题。第一,电子 送达与其他送达方式的适用顺位不明确,法律未明确规定各个送达方式的适用顺 位、缺乏制度性规定,导致并行送达模式的出现;第二,新型的受送达人同意规 则对传统书面化的《送达地址确认书》形式造成了一定冲击,造成送达地址确认 书的填写存在困难;第三,民事诉讼电子送达完成标准设置不合理,不同法律规 范以及各法院对电子送达完成标准并不统一,规则设计笼统宽泛,不利于电子送 达工作的开展,容易造成诉讼争议;第四,缺乏对受送达主体的电子送达差异化 推广,实践中常采取统一适用电子送达的“一刀切”做法;第五,存在数据被窃、 I 信息泄漏等安全隐患;第六,电子送达救济机制缺失,相关权利救济制度规定较 显粗略笼统,在司法实践中很难发挥实际作用。 为充分发挥民事诉讼电子送达优势,解决司法实务当中的适用缺陷,应从完 善制度规则、优化实施方法、增强安全保障、构建权利受损救济机制着手。首先, 完善民事诉讼电子送达的相关规则。一是理顺协调电子送达与其他送达方式的使 用顺序,以尊重当事人意愿为前提,根据案件类型、受送达人自身情况,以及文 书种类进行综合考量;二是通过扩展送达地址确认书形式、规范诉前约定电子送 达条款格式、强化法院告知义务来构建新型送达地址确认机制;三是细化电子送 达完成标准,根据文书性质及是否已取得当事人同意进行标准区分。其次,优化 电子送达实施方法。一是区分不同群体进行电子送达的推广与适用;二是推行集 约化电子送达模式;三是完善电子送达地址的获取与收集方法。再者,加强民事 诉讼电子送达信息安全保障。一是加强法院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相关硬件配套设 备,完善信息化建设,不断升级优化电子送达系统;二是引进区块链技术,将其 应用于电子送达系统;三是构建电子送达信息保护及管理机制,明确责任主体, 妥善管理存储于信息数据库的电子送达信息。最后,构建民事诉讼电子送达权利 受损救济途径。一是增设民事诉讼电子送达异议制度,并细化具体应用程序及规 则;二是建立电子送达失败责任追究机制,区分责任主体及过错程度进行相应的 责任划分。 【关键词】民事诉讼 电子送达 送达制度 同意规则 II 目 录 引言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二)研究现状 1 (三)研究方法

文档评论(0)

136****65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55023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