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案AUUMll.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再别康桥》教案 教学目的 1、 感受、品味诗歌的情感美、意象美。2、 学会诗歌的方法鉴赏 A、通过教师的朗读,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 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 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1、 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2、 再别康桥的情感美。 教学方法 诵读吟咏法、欣赏法以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本节课分三大模块来鉴赏诗歌,即:美听、美析、美读。通过听视频朗读欣赏诗歌的优美的 节奏和美丽的画面;通过分析意象感悟诗歌意境;通过读体会诗人对康桥无限眷恋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徐志摩 (1896-1931)浙江海宁人,出生在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1916 考入北大同年 与张幼仪结婚。 1918 赴美留学,1920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爱上林徽音 1922 年与元配夫人离异,同年回国历任北大,清华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 成立新月诗社。 1926 年与陆小曼结婚,1931 年 11 月 19 日飞机失事,死于泰山脚下。 主要作品有诗集:《猛虎集》、 《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 1928 年 7 月,徐志摩重访英伦,故地重游,物是人非,千般感触涌上心头。因此便有 著名的抒情诗《再别康桥》。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诗人,走进代表作—— 《再别康桥》,去感受一下诗人的一片深情。 徐志摩,笔名云中鹤、南湖,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不少诗作,神秘、膘胧、感伤、颓废的 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选自《猛虎集》的《再别 康桥》就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 、 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读思考题。 ( 1 )学生自己介绍徐志摩的生平与创作概况。 (徐志摩是一个生来就为追寻感动的诗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的彗星。康桥是他的知己,是 他的“精神依恋之乡”。诗人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诗人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芽的。”) ( 2 )这首诗,让人感到很美,大致说说你觉得美在哪里? ( 4 )作者再来康桥,再别康桥,来去都有什么特点?(轻轻地、悄悄地)为什么要这样? (对它爱得情深意挚,深情款款,如“慈母之于睡儿,缓抱软吻”,深怕惊醒了它。) 重回康桥,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他? (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榆荫下的一潭清泉,是天上虹;是揉 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星辉斑斓,夏虫鸣叫 。) 常言“花红柳绿”,在作者笔下,河畔的柳树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因在夕阳中。把柳树比做新娘,用暗喻把柳树比做新娘,既写出夕阳下泛着金光的柳树的美丽美好,也 表达了对康桥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 文中还用暗喻的是哪一句? (那柳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 梦。) 清泉一般是碧绿的,作者为何将它比做“天上的彩虹”? (河身妩媚不仅有榆树清水,还有岸边的绿树红花和在此洗涤的腮红颈白的少女。是 — 屏绣康河。) 怎么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萧”一语? (“笙萧”是中国传统的用以抒发感情的乐器之一,此时他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只能悄悄欣赏, 默默作别。) 诗中哪一句最能表达诗人对康桥的感情? (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怎样理解? (对康桥依依不舍,希望永远与之相依相偎相生相伴永不分离的感情。 ( 二)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提问: 1 .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2 .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串讲诗句 A、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第 1 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 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第 2 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第 3 节,写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董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知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