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PAGE 1
高速公路第1设计合同段
东方大桥(K线)
(中心桩号: 左幅ZK15+063/右幅YK15+067)
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前言
1.1 任务依据、工程概况
股份有限公司受公路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对高速公路第1设计合同段东方大桥进行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公司将该大桥的勘察任务交由公司下属地质勘察设计分院执行,设计概况详见表1。
表1 桥梁设计概况表
中心桩号
左幅ZK5+490/
右幅YK15+067
桥 名
东方大桥(分幅)
交角(°)
90
桥面净宽(m)
1×净11.5m
孔数及孔径(孔×m)
左幅全桥共3联:3x40+3x40+3x40/右幅全桥共3联:3x40+3x40+3x40
桥梁起讫桩号
左幅ZK14+880~ZK15+246,桥梁全长366 m/
右幅YK14+884~YK15+250,桥梁全长366 m
结构类型
上部结构
预应力砼(后张)简支T 梁,桥面连续
桥 台
柱式台
桥 墩
桥墩采用柱式墩
基 础
桩基础
1.2 勘察目的、方法设备
本次勘察按照交通部颁《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中的相关要求和本公司技术主管部门下发的技术要求及批准的勘察大纲执行。
本次勘察的目的:根据初步设计所确定的桥梁方案,基本查明桥位所处地段工程地质条件,并对桥位及桥型方案的合理性、场地适宜性及稳定性作出评价,为该桥的初步设计提供相关的工程地质资料。
本次勘察按规范要求采用了工程地质调绘、钻探、原位测试、物探及取样试验等综合手段进行勘察,勘察中使用XY-100型钻机1台、工程测量设备GPS(灵锐S86)1台套进行工作。
1.3 起讫时间、完成工作量
地质勘察设计分院接受任务后,于2016年6月20日组织人员及设备进场,勘察工作在进行中,完成工作量见表2。
勘察中所用1/2000桥位地形图、桥型方案图、桥位轴线桩、控制点位置及高程均系本公司第三测设分院提供。
表2 完成实物工作量汇总表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1
完成钻孔
个
2
剩余1个钻孔在施工中
2
钻探进尺
m
80
3
地质调绘
km2
0.5
1:2000
4
断面测量
m
800
经相关技术主管部门到现场验收,认为勘察资料满足设计要求。
2 自然地理
2.1 地形、地貌
场区位于临沧市附近,有公路及施工便道通达场区,交通条件好。
项目区地处云贵高原之西南边缘,横断山脉南段,地势总趋势是东北高,西南低,为怒山山脉向南延伸部份,属横断山脉纵谷区的南部,地形高差十分悬殊。由于风化和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地面破碎,地形复杂,形成了亚高山,中山峡谷和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
场区内海拔高度为1639.2~1720.0m,相对最大高差80.8m。桥轴线海拔高度为1649.8~1696.3m,相对最大高差46.5m。桥位上跨G214国道及机场高速施工便道,两岸桥台处纵坡较陡,横坡较缓多为林地及茶叶林;桥位中部多为耕地,少数为荒地。地貌类型属构造-侵蚀、剥蚀型低中山地貌。
2.2 水文、气候
场区属怒江水系,南汀河从桥位中部穿过。
场区位于北回归线南侧附近,属亚热带气候,海拔相对高差大,地形复杂,立体气候明显。全年日照时间长,霜期短,气候温和,干湿季分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构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年气温在17.5℃至38℃,无霜期一般270-290天,年降水量为1300-20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不低于70%。5—10月为雨季,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0%。
3 工程地质条件
3.1地层、岩性
场区覆盖层为残坡积层(Qel+dl)粉质粘土、冲洪积层(Qal+pl)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印支期(γm1 5)黑云混合花岗岩。
3.2 地质构造与地震
3.2.1地质构造
项目区位于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东支中段,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构造形迹极为复杂,根据区域地质构造轮廓及构造形迹的空间展布和性质,项目区域属澜沧江褶断带,断裂发育呈北东—南西向延伸。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场区工程地质调绘,场区无断层通过。
3.2.2地震效应评价
1、场区位于侵蚀、剥蚀型低中山地貌,微地貌地形起伏相对较大,且属不均匀地基,故场区划分为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2、根据地区经验及《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分析;场区覆盖层及全风化层最大厚度超过30m,综合判定场区场地类别为 = 2 \* ROMAN II类。
3、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查得测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场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