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策略.docx

“双减”背景下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策略.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双减”背景下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策略 1 “双减”影响下的义务教育与普高教育 2021年7月“双减”文件的出台,不仅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也规范了校外教育的乱象,与此同时,也对义务教育的前进方向提出了要求,为教师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变革.时间虽短,但各省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双减”已取得初步成果,教师在这方面的教学研究也层出不穷. 普高教育虽不属于义务教育,但不少地市的普通高中也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双减”政策,如调整作息时间、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学有效性等.这不仅是有远见的先试先行,也是有必要的.从义务教育到普高,再到高等院校,教育环环相扣,学生的教育与发展不应该出现断层,前后呼应的教学思想与策略,才能形成教育的延续性,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育部在2022年工作要点发布会上也明确表达了此观点,提出了“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严格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执行”的政策要求.普高“双减”的逐步到来,普高教师也将面临新形势,教师在这方面的思考与研究,就显得必要且迫切. 2 当前习题教学中落实“双减”的困境 近些年教育部在推行的课改、新课标中,大力倡导进行教学改革以培养具有学科素养的新时代人才,但迫于教学、升学压力的制约、纸质化试卷的评价方式等因素,当下大部分的习题教学中依然要求学生必须做够、做透习题,迫使学生在题海中求生.这也成为高中物理落实“双减”的普遍困境.从近期的省市级课题、文献情况中也不难发现,与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实践中落实“双减”的相关内容甚少.]这不仅反映了该研究方向遇到的困境,也表明急需相关实践研究来弥补这块空白. 3 “双减”背景下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策略 从“双减”提出至今近一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所在课题组对习题教学策略和方式进行了较大的改进与创新,具体有以下几点实践研究结果. 3.1 遵循课标,取舍有度 “双减”最直接的要求便是减少作业量,把时间还给学生.但我们却总是担心作业少了,训练不足.因此,便需要我们编制作业时严格把关,依照《新课标》大胆抛弃“废”题,保留能够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习题,在适度的取舍当中提升习题的质量. 例1.图1为“斯诺克”台球中两球碰撞的示意图.光滑水平台面上,1号球以5 m/s的初速度碰撞质量相同的2号球,两球球心连线与1 号球的初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碰撞后1、2 号球的速度大小分别为4m/s与3m/s,方向如图1所示(图中虚线表示1号球的初速度方向),求α、β角度的大小. 图1 例2.在某次冰壶比赛中,运动员将一冰壶推出,一段时间后以0.4 m/s的速度与对方静止的冰壶发生正碰,碰撞后以0.1 m/s的速度继续向前滑行.若两冰壶质量相等,对方冰壶获得的速度为多大? 粗看两题,似乎例1更有深度,并且体现了动量守恒的二维普适性,但在《新课标》中,对动量守恒的内容要求有这样一句话“定量分析一维碰撞问题并能解释生活中……”.不难看出,例1 已脱离课标要求,不在我们高中需要培养的学生能力范围内,相比之下,例2就显得更加有价值. 3.2 减少重复训练,回归物理本质 例3.如图2所示,足球场上,一质量约0.5kg的足球以3 m/s 的速度竖直向下落向运动员,运动员用头触球后以4m/s的速度将球沿水平方向顶出,若运动员与足球接触的时间为0.5s,g?取10m/s2,求该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的平均作用力的大小. 图2 在动量定理的习题教学中,竖直方向顶球、水平方向回球是比较常见且学生训练较多的,相比于机械化的重复训练,不如进行适当的精减,引入一些有深度的习题.例3的设计,不仅考查对动量定理的理解,而且还强化了矢量合成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物理规律的本质和普适性,深化学生的物理观念,保证“双减”背景下习题教学的效果. 3.3 弱化题型,注重学生模型构建、推理论证能力 传统的习题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将习题按题型、模型进行分类,为达到全面训练的目的,也就直接导致了习题量的大幅增加.如在动量守恒章节中的人船模型、板块模型、子弹—木块模型、滑块—细绳模型、滑块—弹簧模型等等.其实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在科学思维层面已经指导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模型建构、科学推理、论证能力.因此,与其为学生总结各种模型、题型,不如传授学生模型构建的方法、推理论证的思路.在例4 中,反映了从模型建构到三种解决物理问题的常见思路,在一道典型题中以小见大,不仅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以渔不以鱼”的过程中达到“双减”功效. 例4.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静止的质量为M的木块,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初速度v0水平射入木块而没有穿出,子弹所受阻力可认为恒定.设作用过程中无其他能量损失,子弹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木块运动的位移为s,试判断s、d?的大小关系. 模型构建:依据题意,将文字信息转化成物理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思路1

文档评论(0)

xx_z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