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新)二年级上册(2017)_对联印人心,文化永传承(819陈吴杰) 公开课教案课.docxVIP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新)二年级上册(2017)_对联印人心,文化永传承(819陈吴杰) 公开课教案课.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6 考察探究 考察探究 对联印人心,文化永传承 ——余杭街道下陡门村对联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学 校:杭州市余杭区太炎中学 活动小组成员:819班陈吴杰 活动时间:2022年1月25日至2月23日 指导老师:江涛 【摘要】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化艺术表现形式,需要大家的学习和传承。但在现在的村落中,由于各种原因,有大部分村民忽视了对联,因此笔者在下陡门村对对联展开调查与研究,引导村民意识到对联文化的重要性。 一、背景与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离我们并不遥远,生活中常见的对联就是其中一种。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千年的发展历史,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本次考察探究,主要在下陡门村展开,对对联的现状及传承情况展开调查与研究。 二、过程与方法 (一)形成研究方案 (二)研究对联特点 通过查阅知网资料,结合七年级学过对联的基本知识,得知对联是一种精练、小巧的汉字民俗文艺。对联一般张贴在门楹上,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同时了解到对联具有以下特点: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内容相关,上下衔接;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仄起平收,音调和谐。 (三)实地问卷调查 为了更好的了解人们对于对联的看法与认知状况,研究小组在下陡门村内以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调查问卷见下图。研究小组随机抽取150人,将其分为3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各50人,以保证随机性与广泛性。 (四)现场观察采访 在做问卷调查之后,研究小组到村里的每户人家进行实地观察,并选择了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了现场采访,分为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采访问题如下: 您会特地去了解对联吗? 您对对联有什么看法? 您希望对联以后该如何发展? (五)专访领导专家 在进行现场采访后,研究小组还采访了村委里分管文化建设的领导(见下左图),交流探讨了村里对联文化的传承现状,同时在该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电话联系采访了余杭区诗词楹联协会主席陈宏(见下右图),交流探讨了关于对联文化保存现状及传承的相关问题。 三、结果与分析 (一)对联文化的意义及分析 经过对文献资料的学习和理解,对联文化有其教育意义: 1.对联的创作,可以锻炼思维,增加知识,提升大家的语文素养等。 2.对联本身还可以起到文化宣传的作用。 3.对联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如除灾避邪,迎祥纳福等。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如下图),研究小组发现: 1.在下陡门村内,对于对联文化不了解的人群,主要是25岁以下人群,而55岁以上人群大部分在意与了解对联文化。 2.25-55岁的人群则介于两者之间,在日常生活对对联有着无所谓、可有可无的态度,对待对联文化十分随意。 3.总体来讲,人们都认为对联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必要传承,不能忘却。 (三)采访专访结果及分析 从现场采访和对领导专家的专访中,研究小组发现国家政府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支持,老年人群体对其十分有兴趣,他们都认为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十分必要且要重视,必须传承下去。而一些中年人则由于工作的繁忙,很少有时间有对对联进行深入了解,但建议在学校开展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让下一辈的人能对其有所了解。学生层面则表示基本都是在学校学习,生活中不怎么接触,认为对联没有什么意义。 (四)社会观察结果及分析 在下陡门村,一些人家已经不再在门楹上贴对联了,有些人家贴的是商场里买的对联,有好几户人家贴的对联是一样的,很少有人是自己撰写对联,对联文化的传播在本村并不显著,同时本村内张贴的对联,缺失平仄、对仗等特点,导致对联有误,缺失了对联文化的真正意义。原因分析如下: 1.贪图方便,省时省力。 2.村民人们大多数表示对自己书法技能不自信导致的。 3.不了解对联撰写的基本要求和格式。 4.一些商家由于利益关系,加上监管部门的疏忽,便出现了对联错误等问题。 四、结论与讨论 (一)建议与措施 1.建议学校结合语文课程对联文化深入教学,指导学生在把握对联的知识的前提下,组织活动进行对联撰写,在寒假期间自行书写对联,并贴于门前,用行动弘扬对联文化。研究小组成员和家人纷纷书写自己的对联,如下图。 2.向村委提意见,在村内的文化大礼堂中开展讲座来向更多人普及对联文化。在每逢过年之时,组织自行书写对联的活动,让人们感受亲笔书写对联的文化魅力。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4A73P7;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