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稻-再生稻-饲用大麦”三熟模式栽培技术规程》.pdf

《“中稻-再生稻-饲用大麦”三熟模式栽培技术规程》.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65.020.20 CCS B20 DB/4208 荆 门 市 地 方 标 准 DB4208/T75—2022 “中稻-再生稻-饲用大麦”三熟模式 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egulationfor igh ield ultivationof “ iddle eason ice- r h y c m s r ationing ice- oragebarley” ripe ropping ode r r f t c m 2022-08-11发布 2022-08-11实施 荆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208/T75—2022 “中稻-再生稻-饲用大麦”三熟模式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 “中稻-再生稻-饲用大麦”三熟模式栽培技术的区域选择、品种及种子选择、中稻 (头季稻)栽培技术、再生稻栽培技术、饲用大麦栽培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荆门市及相同生态区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GB/T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NY/T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1534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程 NY/T1997 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通则 DB42/T1462 再生稻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中稻-再生稻-饲用大麦”三熟模式 “middleseasonrice-rationingrice-feedingbarley”tripe croppingmode 在同一块田块上,一年完成中稻、再生稻、饲用大麦三种作物连作的种植模式。 3.2 饲用大麦 foragebarley 收获全株植株作为青饲料、青贮饲料或干草的大麦。 4 区域选择 应符合DB42/T1462第4部分的要求,选择传统再生稻种植区域或常年活动积温在4600℃以上的 区域,田块宜选择土壤肥沃、排灌便利、生态环境良好的农田。 5 品种及种子选择 5.1 中稻应选用生育期135d以内、优质、高产、再生能力强、抗逆性强的品种。 1 DB4208/T75—2022 5.2 饲用大麦应选用生育期165d以内、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 5.3 种子选择应符合GB4404.1的要求。 6 中稻 (头季稻)栽培技术 6.1 工厂化集中育秧 在三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工厂化育秧,具体操作方法应符合NY/T1534 的要求。 6.2 整地 趁墒深耕晒垡,耕作深度为25cm~30cm,土地平整, “三沟” (围沟、腰沟、厢沟)通畅。 6.3 机械移栽 二叶一心 (秧龄20d~25d)时,进行机械插秧,稻田水层保持2cm 以下。 6.4 化学除草 秧苗返青后,应根据杂草类型确定除草剂类型,单独或与分蘖肥混合施用,施药5天~7天保持水 层3cm~5cm,应符合NY/T1997要求。 6.5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灯光诱杀、生物防治为主,病虫害防控应符合GB/T832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多来源网络,仅供交流与学习参考, 如有侵犯版权,请私信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