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林语堂对中国国民灵魂的探索.docx

试论林语堂对中国国民灵魂的探索.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试论林语堂对中国国民灵魂的探索 ? ? “国民性”,乃国民性格之称谓。自鸦片战争特别是甲午海战失利后,外强依仗着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给沉睡的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要改变被动挨打的现状,就必须改变“中国人之性质”[1],即国民性,开展“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2]工作,使中华民族“以砥以砺,拔去奴隶之根性,以进为中国之国民”。[3]而林语堂则呼应着中国时代思想风潮,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角度,开始了对中国国民性的探索,给中国人“悬起一面镜子”和“向人心掷去炸弹”[4]。 早年的林语堂,深受周氏兄弟特别是鲁迅激进“立人”思想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予以激进的批判。“先生的‘欧化的中国’此乃弟近日主张,且视为唯一的救国方法,明白浅显,童稚可晓,绝不容疑惑者也。”[5]同时,他还开出改造国人的六条药方:“一曰非中庸,二曰非乐天知命,三曰不让主义,四曰不悲观,五曰不怕习洋气,六曰必谈政治。”[6] 在经历了早期的激进后,到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的思想观念有了明显的转变,其批判的锋芒已不是那么激烈,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多有同情和省定。但在当时的高压下,人们“谁高兴做‘文字狱’中的主角呢,但倘不死绝,肚子里总还有半口闷气,要借笑的幌子,哈哈的吐出来”[7],于是幽默浪潮在中国文坛呼啸而起。林语堂也提倡幽默,但其对中国文化和国民性的批判仍是严厉不变的。他指出“心智上稳健过当,常挫弱理想之力而减损幸福的发皇;和平可以转化为懦怯的恶行;忍耐也可以变成容纳罪恶的病态之宽容;保守主义有时可以成为迟钝怠惰之别名,而多产对于民族为美德,对于个人则为缺点。”[本文来自于WWw.ekXX.coM][8] 抗战爆发后,林语堂举家迁美。虽身处异国仍心系故土,他开始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民族精神,深入开掘国民灵魂所蕴含的伟大力量。 他宣称“我要表现中国人的观点”,“一种为中国最优越最俊智的哲人们所知道,并且在他们的民间智慧和文学里表现出来的人生观和事物观。”[9]卢沟桥事变不久,他即在纽约《时代周刊》上发文《日本征服不了中国》,接着又在《中日战争之我见》一章,热烈赞颂中国国民一致抗日的精神。而在《日本必败论》中,林语堂全面地比较中日政治、经济、军事条件后,断言“中国胜,日本固败,中国不胜,日本亦败。”[10]此时的林语堂已经改变了原来认为“中国是地球上最糟乱最失败的国家”的成见。 抗战后,面对西方读者的林语堂,为了唤起世界公众对中国抗战的同情,他完全回归传统,以至过分肯定了封建士大夫的“闲适”情调和“中庸”价值,甚至对一些繁文缛节、陈规陋习也大加赞赏,诸如称“缠足”,“其作用等于摩登姑娘的穿高跟皮鞋,且产生一种极拘谨婉纤的步态,使整个身躯形成弱不禁风,摇摇欲倒,以产生楚楚可怜的感觉”;称“妓女与妾”,可“叫许多中国男子尝尝罗曼斯的恋爱的滋味”[11];称“玩世”,是“享受人生”等[12]。这不能不说是林语堂于国民性问题认识上的局限。 20世纪50年代后,长期的旅居生活使林语堂开始将目光转向人类终极关怀,他要以“唯情”的东方哲学治疗“唯物”的西方物质主义,以救助那些堕落迷失的灵魂,他相继出版介绍中国历史文化的著述《武则天传》《中国生活》《辉煌的北京:中国在七个世纪里的景观》等。晚年的林语堂过于倚重传统,显然有失误之处,但整体而言,其中的不少见解仍有其独到之处。 林语堂有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从“根本改造”、“全盘西化”出发,经过幽默滋润,再经过回归传统、儒道互补,最后以“出世”精神皈依自然,寻求完美人性。他对国民性的探讨,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中国人对自身的反省和认识,不啻提供了形象的中国国民灵魂启示录,这无疑是其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Reference: [1]梁启超.呵旁观者文,梁启超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133. [2]严复.原强,严复集:第1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27. [3]邹容.革命军,邹容文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3:69. [4]老舍.我怎样写《猫城记》,《老舍文集》:第15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5]林语堂.给玄同先生的信,林语堂经典散文全编:第3卷[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111—112. [6]林语堂.给玄同先生的信,剪佛集·大荒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3. [7]鲁迅.从幽默到讽刺,鲁迅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42-43. [8][11]林语堂.吾国与吾民[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2-40,146-152. [9]林语堂.生活的艺术[M].上海:上海西风出版社,1941:2. [10]林语堂.日本必败论,宇宙风[J],1938年7月1日第73期.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