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农业经济繁荣的原因探析.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农业经济繁荣的原因探析   [摘要]衣业经济是整个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宋代是我国衣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业经济的繁荣归因于宋代政府政策激励下的人口的增长、土地的大规模垦辟、水利工程设的投入和粮食植结构的优化。   [关键词]宋代;农业经济;原因   两宋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鼎盛时期,而在农耕传统文明的中国,农业经济的繁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宋初统治者非常注重对农业经济的保护和激励,规定:“垦田即为永业……满五年,田者无白陈者,给佃者以永业……”宋太宗曾下诏:荆湖(即清代的湖南、湖北两省)、两浙、福建诸州长吏,劝民益种诸谷……”“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的诗句展现了宋代推行稻麦两熟制后的劳作场景。历史原因促成的人口增长、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能力的提高等是宋代农业经济繁荣发展的综合因素。   1人口较汉唐时期快速增长   在科技发展相对滞后的封建社会,人口的增长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历经春秋战国的纷争割据、秦的暴政、楚汉之争,战乱初建的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鼓励生育,女子“十五至.i十不嫁”,“五算”即征收五倍的人头税。文景之治后,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但王荞之乱到东汉末年的群雄鼎沸、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南北对峙,唐末五代十国的频繁战事,导致中原地区人口锐减,“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宋代在历史上其实一直处于有限的分裂之中,北有契丹、西辽,西有党项,西南有大理。靖康之耻之后,南宋朝廷偏安临安,政权一度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宋代国内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澶渊之盟中,作为战胜国,宋真宗以财物换和平,宋辽边境百余年无大战。户籍制度源白西汉的《户律》,所以,白汉唐以后,人口数量的增减有据可依,可考可信。汉代人口最高记载是1067万户,唐代人口的最高记载为906万户,宋徽宗时期,宋代人口达2000万户。中国传统的家庭组织“同居共财”,一户人家在和平时期一般不止5人,如果按5人计算,宋代人口数额的最高记载达到10亿人,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封建时代,劳动力的充足自然是促进农业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   2江南可垦土地的彻底垦辟   “江南”的地理概念与“中原”相对,其地理范畴历代有所差异,“江南”既是一个自然地理区域,也是一个社会政治区域。两晋至唐宋的江南地区囊括了上海、江西、湖南、湖北、江苏、安徽等现今的长江中下游省份1210西晋永嘉年间,北方土族大户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南迁,随着氏族门阀大家南迁的还有他们的宗族、部曲、宾客、同乡同里的庶族、中小地主等,这就是历史上的“永嘉南渡”。白此,中原南迁持续了2个多世纪,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南迁的高潮,东晋定都建邺(今南京),南宋偏安临安(今杭州),政治中心的南移也对江南的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长江中下流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3]。   靖康南渡之后,杭州以及太湖流域的镇江、扬州、无锡是北方移民的首选之地,人口的骤然集中需要新开垦大量的耕地。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土地的垦辟,宋太祖到宋真宗之间,40年的时间,新垦土地增长了1倍,达到了约3498万公顷。“土狭人稠,田无不耕”“虽硗确之地,耕耨殆尽”。   同湖造田在北宋时期盛行于开发相对较晚的荆湖地区,即现今湖南湖北。唐代洞庭湖区就开始开发,但两宋前,史书载“荆湖南北路荒田甚多”,此时的湖区开发仅仅是局部“屯田”。北宋,洞庭湖区出现了大规模的同湖造田,即“垸田”。“垸田”使得洞庭湖的地位沼泽地被利用开发。洞庭湖区“岁岁作桑田”[4]   宋代法律对土地的保护日趋完善,规定:满五年,田主无白陈者,给佃者为永业。”此法律规定近似于现今的“时效取得”,可见宋代对土地保护的立法技术之高。太祖开宝二年,进一步规定印契制度及税契制度,即用官府加盖红印的契据确认土地所有权,以收取契约税的形式保护土地交易的合法性。这些举措,极大限度地激发了百姓开垦土地、耕作田地的积极性,“民无恒产则无恒心”,民有恒产则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土地的大量开垦和土地权益的确定,为宋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使了农业经济较前朝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3水利工程的积极建设和修复   水利是农业的基础命脉,传统中国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导经济。农耕文明对水的依赖非常大,大禹治水有功被禅让为部落首领,殷商为避水灾70年内4次迁都,将能自由迁徙的玄鸟(黑燕)奉为部落图腾。两宋时期较唐代降水量有所下降,旱灾频繁,因此宋代对水利工程的建设非常重视。北宋宋仁宗时期王安石变法,颁行《农田水利法》,政府指派各路常平官专司水利建设,设立“总领淤田司”,鼓勵百姓开垦土地、兴修水利,对于吏民所提出的行之有效的水利

文档评论(0)

xxxq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