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课程大纲.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学基础》课程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2 课程总学时:28 适用专业:历史等师范各专业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教育学基础》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教育 理论素养,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增强教育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形成教师的必备素质,以便 将来更好地胜任教育和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是教师教育实践智慧形成的基础,但有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小学 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职前教育中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形成方 面水平较弱,只是知道一些教育专业术语或懂得一些教学原则而已,致使教师走上工作岗位 后的教育实践处在一种无意识地机械操作中,严重阻碍了他们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教师的 进程。专业基础课 《教育学基础》课程是教师教育专业的基础课,对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形 成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教育科学的基础知识,形成正 确的教育观念,掌握基本的教学设计技术和课堂教学技能,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 为他们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以“化学(师范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在二年级上学期学习本门专业基础课程之 前,除了学科专业素养的培育以外,在教育专业素养方面仅开设过一门课程 《心理学基础》, 所以,对于《教育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教育”和“教育学”等基本概 念,第一次理解教育类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教师实践性知识。作好本课程的教学,就是要引导 学生构建以 “培养人”为主脉的教育理论内容体系,关注教育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充分利 用 《教育学基础》课堂教学的示范性,运用案例教学、课例评析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初步 的教育理论专业素养与教师实践性知识。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本课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我国教育部颁布 2011 年的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 行 》体现了国家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制订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课程资 源以及开展教学和评价活动的依据。《标准》将教师教育课程的理念概括为三个方面:育人 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就是说,教师教育课程应该关照中小学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 应紧密结合当前教育教学实际,关注教学专业的实践性质;应培养课程学习者终身学习的意 识和能力。这也是《教育学基础》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标准》指导下的课程设计应坚持“基础性原则”和 “实践性原则”,因为本课程中的 教育学基础知识是传统教育学课程的核心,也是学习其他教师教育课程的基础。“实践性原 则”是指教育学课程的内容要坚持实践性,打破原有的以学科基本概念、原理为主的内容体 系,以实践逻辑取代学科逻辑。所以本课程的设计应着眼于建构与积累教师实践性知识;强 调探究取向的课程实施,并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课程内容与教育实践的联系。 本课程既要重视教育理论的价值,更要关注学习者的经验、体验、情意、信念,为未来 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创造条件,在设计理念上就要为理 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的交叉互动做好安排。课程的教学既要重视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 学实际出发,创设真实的情境、结合鲜活的实践案例,引导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又应 当创设去教育实践场景中观察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与能力。遗憾的是,本学期 中学教育各专业的学生没有被安排教育见习活动,以致失去了很好的“学用结合”的契机。 所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适当安排 “课例研究”的教学内容,在视频观摩中让学生体验 教育实践场景中的各类教育元素,从而形成对教育教学现象的观察能力与反思意识。理论与 实践课程比例的分配大约为 6:4,理论课程教学主要是使学生初步形成专业理论素养,实践 教学安排为“课例研究”、“案例教学”、“中学生访谈”、“名师教育理念分析”、“教育电影欣 赏”等,学生借助已有的教育理论来分析解读这些教育元素与教育现象。课程评价内容包括 平时课堂互动情况反应、作业完成态度与完成质量、推荐书目的阅读状况、期终考试等。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教育理论素养方面应当积累一些教育理论中的基础知识与 基本原理,包括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与个体发展、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 教育规律与原则、课程与教学、教育评价、中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学阶段在 人生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等。

文档评论(0)

16173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