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叠合板设计注意事项.docxVIP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装配式建筑叠合板设计注意事项 装配式建筑叠合板 设计注意事项 编制: 审核: 批准: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0xx年xx月 装配式建筑叠合板设计注意事项 目录 装配式建筑叠合板设计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叠合板概述 前言 随着国家对建筑节材、节能和环保提出的更高要求,以及建筑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对建筑产业化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 叠合板作为建筑产业化技术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节约模板,提高施工速度,改善作业环境以及良好的外观质量等优点,被越来越多工程所应用,桁架叠合板对模具制作要求较低,制作比较简单,对工人技能要求不高。 桁架叠合板使用范围受技术、经济、政策因素等影响。 1、技术方面 装配整体式结构除去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较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外,楼盖宜采用叠合板[1](包括桁架叠合板)。对于主体现浇的结构,也可采用桁架叠合板。 2、经济方面 桁架叠合板使用定制模板,相对普通现浇楼盖增加工厂模板费用,但减少现场模板及支模费用。当板块类型较少、模板组合后减少模板数量、板块数量多时,能大大降低桁架叠合板模板摊销,降低单块板的造价。反之则不具有经济合理性。 3、政策方面 目前政府支持推广使用叠合板,加快建筑产业化推进。 一、叠合楼板设计内容及规范要求 装配式建筑叠合板设计注意事项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叠合板应按《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叠合板的预制板厚度不宜小于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注:叠合板图集中现浇层最小为70mm,便于电气管线施工)。 ②当叠合板的预制板采用空心板时,板端空腔应封堵; ③跨度大于3m的叠合板,宜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 ④跨度大于6m的叠合板,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 ⑤板厚大于180mm的叠合板,宜采用混凝土空心板。 2、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灌浆料、坐浆材料的结合面应设置粗 糙面、键槽,并应符合下列下列规定: 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粗糙面的面积不宜小于结合面的80%。 3、桁架叠合板结构组成及厚度要求 桁架叠合板竖向构成包括叠合层和预制底板:叠合层由保护层、顶部钢筋层和预埋管线层组成;预制底板由桁架钢筋锚固层,底部钢筋层和保护层组成。 叠合层中保护层为15mm,顶部钢筋层不小于16mm(2层钢筋),预埋管线层为20mm(不考虑管线交叉时)、30mm(入户电缆穿管时)、 40mm(考虑管线交叉时),理论总厚度不应小于51mm,考虑施工误 差等其他因素不应小于60mm。预制底板桁架钢筋锚固层不小于 30mm,底部钢筋层不小于16mm(2层钢筋),保护层15mm,因此 装配式建筑叠合板设计注意事项 总厚度不宜60mm。由以上得出桁架叠合板厚度不宜小于120mm,考虑管线交叉时不宜小于130mm。当叠合板厚度大于180mm 二、叠合板设计内容 ①板厚与板跨。 预制底板通常取60mm;叠合层厚度:按国标图集及山东省图集取 70mm、80mm、90mm、100mm,其中100mm用于屋面等部位,对于 住宅阳台等无管线部位后浇层可取为60mm。 合理跨度对于单向板(跨厚比35~40)不宜小于4.2~4.8m;对于双向板(跨厚比45~50)不宜小于5.4~6.0m。同时跨度亦受预制底板厚度、脱模、吊装、运输、制作和蒸养设备等条件限制,合理使用跨度为3~6m[1]。对于跨度小于3m叠合板,可取消桁架钢筋或只在跨端附近各设一道钢筋桁架,兼做吊点。 从技术角度桁架叠合板适用于跨度较大的房间。当采用普通现浇板与桁架叠合板厚度接近一致时,最能发挥叠合板的技术优势。 ②配筋计算与现浇板计算方式相同,最小配筋率按0.15和45ft/fy最大值选用,穿越后浇带的钢筋直径宜选8。 ③桁架钢筋的布置。桁架钢筋的高度为叠合楼板厚度减60mm。 ④预制层与现浇层抗剪验算。 ⑤吊点设计。 ⑥预制层预留预埋。 ⑦桁架叠合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粗糙面要求 预制底板在工厂模台上制作,质量容易控制,同时高强度混凝土 装配式建筑叠合板设计注意事项 有利于脱模、吊装及运输环节,所以应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叠合层强度等级一般宜高于预制底板的强度等级,为施工方便应与支撑叠合板的现浇梁或叠合梁的叠合层强度相同,当设计的叠合层及支撑梁强度较低时,预制板强度不应降低。拼缝混凝土与叠合层混凝土等级相同,并与之同时浇筑。 预制底板与现浇层的结合面必须设置粗糙面,面积不宜小于结合面的80%,凹凸深度不应小于4mm。 三、单向板、双向板及构造要求 1、单双向板《装规》6.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qx728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