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给父亲的信.docx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 马克思 -给父亲的信 给父亲的信 卡尔 .马克思 1837 年 11 月 10— 11 日 于柏林 (这一年,马克思 19 岁) 亲爱的父亲: 生活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时机, 它好象是表示过去一段时期结束的界标, 但同时又明确地指出生活 的新方向。 在这样的转变时机, 我们感到必须用思想的锐利目光去观察今昔, 以便认清自己的实际状况。 而 世界历史本身也喜欢把视线投向过去, 并回顾自己, 这往往使它显得是在倒退和停滞; 其实它只 是好象坐在安乐椅上深思,想了解自己,从精神上了解自己的活动——精神活动。 个人在这样的时机是富于抒情的, 因为每一变化, 既是绝笔, 又是新的伟大诗篇——它力图使辉 煌的、 仍然融合在一起的色彩具有持久的形式——的序曲。 但是我们还是要给一度经历过的东西 建立起纪念碑, 使这些东西在我们的感情上重新获得它在行动上已失去的地位。 不过对于我们经 历过的东西来说, 哪里有比父母的心这个最仁慈的法官、 这个最体贴的至友、 这个爱的太阳—— 它以自己的火焰来温暖我们愿望的最隐秘的中心——更为神圣的珍藏之所! 而那些应受责备的坏 东西, 如果不是作为本质上必然的状态的表现暴露出来, 又如何能够得到很好矫正和宽恕呢?至 少那种经常倒霉的意外事件和精神迷惘,又如何能够不被责备为心灵的缺陷呢? 所以,当我在这里度过的一年行将结束,回顾一下其间所经历的各种情况,以便回答你,我亲爱 的父亲,从埃姆斯寄来的那封极其亲切的信 [注:见本卷第 866— 868 页。——编者注 ]的时候, 请允许我象考察整个生活那样来观察我的情况, 也就是把它作为在科学、 艺术、 个人生活方面全 面地展示出来的精神活动的表现来观察。 当我离开了你们的时候, 在我面前展现了一个新的世界, 一个爱的——, 而且起初是热烈追求的、 没有希望的爱的世界。甚至到柏林去旅行我也是淡漠的,要是在别的时候,那会使我异常高兴, 会激发我去观察自然, 还会燃烧起我对生活的渴望。 这次旅行甚至使我十分难受, 因为我看到的 岩石并不比我的感情更倔强、 更骄傲, 广大的城市并不比我的血液更有生气, 旅馆的饭食并不比 我所抱的一连串幻想更丰富、更经得消化,最后,艺术也不如燕妮 [注:燕妮 ?冯 ?威斯特华伦。 ——编者注 ] 那样美。 到了柏林以后, 我断绝了从前的一切交往, 有时去看人也是勉强的, 只想专心致志于科学和艺术。 对我当时的心情来说, 抒情诗必然成为首要的题材, 至少也是最愉快最合意的题材。 然而它是纯 理想主义的;其原因在于我的情况和我从前的整个发展 。我的天国、我的艺术同我的爱情一样都变成了某种非常遥远的彼岸的 东西。一切现实的东西都模糊了,而一切正在模糊的东西都失去了轮廓。 对当代的责难、捉摸不 定的模糊的感情、缺乏自然性、全凭空想编造、现有的东西和应有的东西之间完全对立、修辞学 上的考虑代替了富于诗意的思想, 不过也许还有某种热烈的感情和对蓬勃朝气的追求, ——这就 是我赠给燕妮的头三册诗的内容的特点。 无边无际的、 广泛的渴求在这里以各种不同形式表现出 来,使诗作不够紧凑,显得松散。 但是写诗可以而且应该仅仅是附带的事情,因为我应该研究法学, 而且首先渴望专攻哲学。 这两 但是写诗可以而且应该仅仅是附带的事情, 门学科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所以一方面, 我读了——不加任何批判地, 只是按学生的方式——海 奈克齐乌斯和蒂博的著作 [3] 以及各种文献(例如,我把罗马法全书 [4]头两卷译成德文) ,另一方 面,我试图使某种法哲学体系贯穿整个法的领域。 我在前面叙述了若干形而上学的原理作为导言, 并且把这部倒霉的作品写到了公法部分,约有三百印张。 [5] 这里首先出现的严重障碍正是现实的东西和应有的东西之间的对立, 这种对立是唯心主义所固有 的;它又成了拙劣的、错误的划分的根源。开头我搞的是我慨然称为法的形而上学的东西, 也就 是脱离了任何实际的法和法的任何实际形式的原则、思维、定义,这一切都是按费希特 [6] 的那 一套,只不过我的东西比他的更现代化,内容更空洞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数学独断论的不科学 的形式从一开始就成了认识真理的障碍,在这种形式下,主体围绕着事物转, 这样那样议论, 可 是事物本身并没有形成一种多方面展开的生动的东西。 三角形使数学家有可能作图和论证; 但它 仍然不过是空间的一个概念, 并没有发展成任何更高的形式; 需要把它同其他某种事物对比, 这 时它才有了新的位置, 而对同一对象采取的不同位置, 就给三角形创造了各种不同的关系和真理。 在生动的思想世界的具体表现方面,例如,在法、国家、自然界、全部哲学方面,情况就完全不 同:在这里,我们必须从对象的发展上细心研究对象本身, 决不应任意分割它们;事物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84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