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细胞瘤17例诊治分析(论文资料).doc

胃肠间质细胞瘤17例诊治分析(论文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胃肠间质细胞瘤17例诊治分析(论文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医学心理学”中“内科学”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5636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胃肠间质细胞瘤17例诊治分析 1 1资料与方法 2 文2:胰管结石17例诊治分析 4 1 资料和方法 4 1.3 诊断 5 1.4 治疗方法 5 2 结果 6 3 讨论 6 参考文摘引言: 8 原创性声明(模板) 9 文章致谢(模板) 10 正文 胃肠间质细胞瘤17例诊治分析(论文资料) 文1:胃肠间质细胞瘤17例诊治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GIST) 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现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17例胃肠间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35 岁~78岁,平均年龄57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个月至3a。首诊症状:腹部胀痛8例,腹部肿块5例,消化道出血2例,腰背痛1例,肠梗阻1例。 12诊断方法本组14例行B超检查,4例发现肿块。10例行腹部CT检查,8例发现肿块。7例行上消化道造影,3例有阳性发现。12例术前行胃镜检查,7例诊断为胃内实性占位性病变,其中2例活检为间质细胞瘤,1例误诊为低分化腺癌, 其余病例活检病理均未确诊。5例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肿瘤2例,活检病理均误诊为腺癌。 13术中所见及手术方式17 例均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肿瘤位于胃10例,其中8例行胃大部切除术,2例行胃全切除术。空肠3例,其中1例因为多发(2处以上)且肠系膜及肝脏有多发转移灶,取活检后放弃继续手术。余2例均行肠切除吻合术。回肠2例行肠切除吻合术。升结肠、乙状结肠各1例均行肠切除吻合术。肿瘤长径30 cm~150 cm,平均65 cm。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 14术后病理结果术后切除组织标本均进行病理检查,并按照胃肠间质细胞瘤恶性潜能分级标准分为四级[1]:①极低危险性:肿瘤直径<2 cm,有丝分裂数5个/50高倍视野(HPF)。本组为0例。②低危险性:肿瘤直径2~5 cm,有丝分裂数<5个/50 hPF。本组3例。③中危险性:肿瘤直径5~10 cm,有丝分裂数<5个/50 hPF或肿瘤直径<5 cm,有丝分裂数5~10个/50 hPF。本组10例,(4)高危险性:肿瘤直径>10 cm,任何有丝分裂数或有丝分裂数>10个/50 hPF,任何肿瘤大小。本组4例。 15本组均未行放、化疗7例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1a~3a。 2结果 17例随访6月至5a。高危险性4例(235%),2例为胃间质细胞瘤,1例为空肠间质细胞瘤,1例为乙状结肠间质细胞瘤。3例均应用格列卫辅助治疗,在术后12月至18月因腹腔广泛转移和/或肝转移致全身衰竭而死亡。中危险性10例(588%),3例在术后1a~2a因心脑血管病死亡,肿瘤无复发。7例均在18月至3a出现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其中4例再次手术,术后2例应用格列卫辅助治疗6月至1a,3例存活至今(1例已超过4年),1例再次手术后6月内死亡于肠梗阻。3例死于肿瘤初次复发。低危险性3例(176%),2例应用格列卫辅助治疗1年,术后随访16月至5a,仍存活,未发现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 3讨论 GIST1983年由Mazur[2]提出,根据肿瘤分化特点定义为原发于胃肠道的非定向分化的间叶源性梭形细胞肿瘤。因其诊断治疗的特殊性目前已被独立列为一种实体肿瘤[3]。GIST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多于女性,其中60%~70%发生在胃,20%~30%发生在小肠[4],少部分可发生于十而指肠、结肠、直肠及肠系膜,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与肿瘤大小及部位相关,常表现腹痛、腹胀、渐进性腹部肿块及消化道出血,还有患者因纳差、乏力及贫血就诊。因其无特异性表现,从而增加了诊断难度,临床上应先行B超和/或CT检查,消化道内镜检查、钡餐透视均有助于术前诊断。消化道内镜检查取活检时应多点取材并尽可能较深,否则易误诊和漏诊,本组就有误诊病例。最终确诊GIST需依赖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的结果,CD117目前被认为是诊断GIST 的标记性标记物,有81%~100%的GIST表达CD117[5]。GIST恶性程度很难评估,目前国际上缺乏共识,众多指标中较经典的是肿瘤大小和有丝分裂指数(MI),根据这两个指标可将其恶性度分为四级(见14) 目前手术切除是GIST的主要治疗方法,能否完全切除肿瘤是决定治疗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zbalala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市巴啦啦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FCP2R7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