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
《经济地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一、课程简介
“经济地理学”总学分2.5,总学时46,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课。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能理解乡村振兴、一带一路、新发展格局、“三高”发展等国家战略的理论内涵,形成学科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和家国情怀,并形成独立思考、辩证分析的科学精神。
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课前带着问题自学,课中带着问题讨论分析,课后带着问题查阅资料完成作业,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导,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争学生将理论知识学通学活。教师在整堂课的授课过程中,通过几个案例,将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入教学中,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典型案例
1.案例简介
本案例属于第二章第三节交通运输对区位选择的影响部分,融入的思政元素:一是通过“中泰高铁”案例促进学生树立家国情怀,二是通过让学生分析汉中2小时高铁经济圈内经济活动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案例
在“高铁是重要的国家对外经济战略”教学内容中,在播放“中老铁路通车”视频基础上,组织学生对“从经济地理的中老铁路通车有什么重大意义?”进行讨论,通过学生汇报及教师引导,得到“中老高铁是中国高铁外交的重要一步,未来可能推动以老挝为中心的泛亚铁路网计划,增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联系”的结论,促使学生增强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质量的自豪感!
在“高铁经济带”教学内容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展示“中老铁路”沿线的重要节点城市的发展机会,归纳得到高铁经济带就是高铁连接诸多增长极而逐步形成的发展带,高铁网络对某一地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布局等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高铁对沿线区域要素配置的作用机制”的教学内容中,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课前布置任务(查找西成高铁开通以来,西安、成都、汉中城市人口、GDP变化等数据,制作分析图表,思考高铁对三城要素配置的影响),课中以小组ppt汇报方式,呈现数据图表和发现,通过教师的提升,得到以下结论:“一是高铁对经济技术高地区具有“产业集聚效应”“同城共振效应”等,增强区域发展能力。二是高铁会对经济技术低地区产生“虹吸效应”“通道效应”,进而使生产要素相对匮乏的区域造成“截流”风险。三是通过以上效应,高铁带来资本、人物等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从而重组区域空间结构。促使学生形成“高铁在国内改变了经济版图,形成了2小时经济圈”的观念。本节课的课程评价,一方面根据小组讨论表现和课堂汇报表现,一方面通过学习通课堂检测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三、案例成效
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后达成的目标:一是学生在讨论与研究性学习中,深入掌握了“高铁经济战略以及高铁对沿线区域要素配置作用机制”等知识内容。二是通过中老铁路通车重大意义的讨论,学生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得到极大提升。三是通过学生收集数据加课堂汇报,科学素养、师范能力、思维深度和有效性得到锻炼,并增强了责任担当意识和能力。在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后,学生表示出对课程内容更感兴趣,并能积极参与到讨论和交流环节,也表达出希望课程内容增加更多结合中国发展现实案例的教学内容的愿望。通过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学生探索了乡村振兴、城市变迁等“在地化”的学习内容,通过与其他课程教学内容的协同,学生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建设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均得到较快提升。
“课程思政”是一系统工程,其建设和改革必须继续探索、深化和完善,这就要在总结、借鉴已有成功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课程的特点,进而形成适合本门课程的完整教学体系。首先,需要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机对接。其次,深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改革,真正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