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VIP

《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 医 学 基 础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编号学 分:1.5 学 时:27 (其中:讲课学时:27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 先修课程: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诊断学、影像诊断学 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 教 材:《中医学》李家邦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年第7版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 《中医学》在医学院校中是一门独立的临床课程,其内容包含中医学科的基础理论、诊法、中药、方剂、和临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学科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掌握中医独特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等基本理论 课程目标2:掌握常用中药、方剂的功能、主治、适应症。 课程目标3:熟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课程目标4:掌握中医对疾病独特的归纳辩证方法 通过对《中医学基础》的学习,使临床医学学生能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初步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和诊断、防治常见病的技能,为今后服务临床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导论 (一)课程内容 (1)中医学的历史沿革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3)中医学的认知和思维方法 (4)中医学的发展和展望 (二)教学要求 (1)了解中医学的起源、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医预防医学思想、中医方药学及临床医学分科的发展。 (2)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三个基本特点。 (3)熟悉中医学的认知和思维方法。 (4)了解中医学发展的现状和展望。 (三)重点与难点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三个基本特点。 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 (一)课程内容 (1)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4)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5)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二)教学要求 (1)了解阴阳学说是古代一种哲学思想,它具有唯物主义内容和辩证思想,与中医药融为一体后成为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熟悉阴阳学说的概念、特性。 (3)熟悉阴阳对立、互根、消长、转化的规律。 (4)掌握阴阳学说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应用。 (5)了解五行学说的产生。 (6)熟悉五行学说的生、克、乘、侮规律。 (7)熟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三)重点与难点 (1)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藏象学说 (一)课程内容 (1)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系统联属。 (2)六腑、奇恒之腑生理功能,和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3)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气、津液、神的概念及其生成与作用。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其研究方法是通过人体外部征象来阐述内脏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 (2)了解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各组织器官间的相互联生活经验,注意与西医学中名称相同内脏的联与区别。 (3)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熟悉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和脏腑间的表里关系。 (4)掌握气的功能,了解气的分类,气、血、津夜的生成、运行和神的概念。 (三)重点与难点 (1)五脏的生理功能 (2)气的功能 第四章、病因病机 (一)课程内容 (1)外感致病因素 (2)内伤致病因素 (3)其他致病因素 (4)可致病的病理产物 (5)病机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六淫外感、内伤七情致病因素的性质和特点。 (2)了解疫疠、饮食、劳逸、外伤等其他致病因素。 (3)掌握痰饮、瘀血、结石的形成和致病特点。 (4)掌握正邪盛衰等病机。 (三)重点与难点 (1)外感致病因素 (2)正邪盛衰等病机。 第五章、四 诊 (一)课程内容 (1)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 (2)望诊:神、色、形、态、小儿指纹、舌。 (3)闻诊:人体异常声音和分泌物、排泄物、气味。 (4)问诊:寒热、疼痛、痰、汗和大小便。 (5)切诊:切脉的部位、方法、正常脉象、常见病脉。 (二)教学要求 (1)了解中医诊法包括望、闻(听、嗅)、问、切四诊内容和方法。 (2)掌握有神、失神与假神的典型表现和临床意义。 (3)掌握面部病色的特征和临床意义。 (4)了解望舌方法,舌质、舌苔、苔色形成原理,掌握常见异常舌象及临床意义。 (5)了解语声、呼吸、咳嗽、等声响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6)了解口气、痰、汗、大小便、及经带等分泌物、排泄物异常气味及临床意义。 (7)掌握问寒热和问疼痛的临床意义。了解其他问诊的内容。 (8)了解寸、关、尺三部与脏腑的对应关系。 (9)掌握正常脉象和浮、沉、迟、数、虚、实六脉象及主病。熟悉弦、滑、细、促、结、代脉的脉象和主病。 (三)重点与难点 (1)常见异常舌象及临床

文档评论(0)

16173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