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煤矿巷道现代化支护技术 ;一、前言
二、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技术
三、锚杆支护成套技术
四、破碎煤岩体注浆加固技术
五、坚硬顶板水力压裂技术
六、展望;巷道支护是保障井工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技术;一、前言;山东新汶深部巷道大变形状况-金属支架;一、前言;一、前言;型
钢
支
架;一、前言;一、前言;一、前言;一、前言;一、前言;一、前言;巷道围岩控制过程;二、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技术;二、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技术;二、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技术;二、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技术;二、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技术;采用该测试技术,完成36个矿区测试。
最浅69m,最深1342m,涵盖了我国煤矿绝大部分地质条件。 ;地应力方向分布-山西
北部方向NE。
西部大多NW。
中部两个趋向:NE和NW;东部:NW。
东南部:NE和NW。
从北到南,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主体趋向NE。东部与西部偏向NW;东南部多变。; 地应力方向分布-与震源机制解比较 ;二、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技术;应力场类型;二、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技术;二、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技术;二、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技术; 矿井开拓部署与巷道布置;
巷道支护设计;
采煤方法与采掘机械选择;
采场岩层控制;
煤矿安全(与岩层运动与破坏有关的灾害:顶板垮落、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东区南部与西部,西区南部近东西向,顺槽沿东西向布置。
东区东北部,主应力与南北向呈小角度,顺槽沿南北向布置。
西区北部,与南北夹角40-65°,可据其它选顺槽方向。;初期工作面布置在东区南部,无地应力数据,顺槽沿南北向布置,与最大水平主应力近似垂直,围岩变形1-1.5m,破坏严重;
基于地应力测量将顺槽改为东西向布置。巷道变形小,支护状况良好。;三、锚杆支护成套技术;世界煤矿锚杆支护已有140多年的发展历史。 ;锚杆类型;基于地质力学测试的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成套技术;传统的巷道支护理论;传统的巷道支护理论;;;锚杆主要起加固作用:控制围岩不连续、不协调的扩容变形,保持围岩完整性和自承能力,减小围岩强度的降低。; 巷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变形与破坏范围变化;掘进工作面???后顶板应力变化(顶板表面以上0.3m);掘进工作面前后位移分布与变化;剪切破坏区随工作面距离不同变化。前方2.5 m出现剪切破坏,工作面位置3 m,工作面后1m为4 m,后方10 m稳定。
拉破坏区随工作面距离不同变化。前方0.5 m出现拉破坏,工作面位置1.5 m,后1m为2 m,后方5 m后稳定。;及时支护与施加高预应力是关键。巷道开挖后立即支护,施加足够的预应力,并有效扩散到围岩,可抑制围岩扩容变形。当围岩产生一定变形后再进行锚杆支护,效果会受到明显影响。;;曲线1支护作用不明显,与无支护相差不大;锚杆控制锚固区不连续、不协调变形,保持围岩完整,减小强度降低,发挥围岩自承能力;
锚杆预应力及其有效扩散起决定性作用;
锚杆支护系统具有足够延伸率和冲击韧性,一方面使围岩连续变形释放,另一方面避免局部破坏;
围岩破碎,不利于锚杆预应力、工作阻力扩散时应注浆;
复杂困难巷道采用高预应力、高强度锚杆支护,实现一次支护;
锚杆不能有效控制围岩整体变形,进行金属支架等联合支护。;锚杆支护应力场 ;;回采工作面周围采动应力影响范围、方向与大小;
采动应力场分布特征:垂直应力2-5倍原岩应力;部分区域水平应力释放。;综合应力场:原岩应力场、采动应力场及支护应力场构成煤矿井下综合应力场。;以应力场为主线,将原岩体、采动体及支护体有机结合于一体。采动巷道围岩控制归结为“三场”相互作用与协调。;巷道支护设计过程—动态信息设计 ;巷道支护初始设计 ; 锚杆支护形式与参数确定原则
一次支护原则;
高预应力与预应力扩散原则;
“三高一低”原则(高强度、高刚度、高安全度,低密度)
临界支护刚度原则;
相互匹配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
经济合理原则。;预应力
预应力设计原则:控制围岩不出现明显离层与拉应力区。
杆体屈服载荷30-60%(50-100kN,300-600N.m)
锚杆直径、长度越大,强度越高,要求预应力越高。;锚杆长度增加,有效压应力区范围扩大。
锚杆中上部压应力减小,两锚杆间中部围岩压应力减小。锚杆越长,预应力作用越不明显。
锚杆越长,预应力应越大。提高预应力,可减小锚杆长度。 ;单根锚杆形成锥形压力区,尾部大,锚固起始次之,中部小;
间距过大,锚杆压应力区独立,不能形成整体支护结构;
间距缩小,锚杆锥形压应力区叠加,连成一体,整体支护结构;
提高预应力,可降低支护密度。;锚杆角度
锚杆角度增加,角锚杆与中部锚杆有效压应力区分离,叠加区变小。15°明显分离,独立支护单元。
近水平煤层,角锚杆最好垂直布置,最大不超过1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