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育的细节》读书报告.docx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的细节》读书报告 图书室的书架上,一本由朱永通编写的《教育的细节》吸引了我的目光:简洁的封面,只有一幅黑白的漫画,枯树下,落叶飘零,一只鸟蹲在鸟笼上沉思。封面上的两句话更让我不解和好奇:“警惕细节中的魔鬼,让天使常驻教育的细节”。何为魔鬼?何谓天使?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打开了这本书,不由被深深吸引进去! 《教育的细节》认为细节背后是大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秘密,讲述了教育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浏览本书,有三个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是“观念”“细节”和“一厘米之变”。 壹 观念决定了人的行为方向 “观念”是本书第一辑的主题。看一所学校的教育观念是否对头,不必看校园文化是否有声有色,教育改革是否轰轰烈烈,考核指标是否名列前茅,一个细节就足以使背后隐藏的丑陋暴露无遗。书中事例:在一所重点小学,校长带作者参观,一路娓娓介绍校园布置如何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上课铃响,两个男生急匆匆迎面跑来,见到校长,一脸慌张,想躲闪而无处可躲,硬着头皮继续跑。这时校长突然铁青着脸,把两人喊住,厉声训斥。作者被校长判若两人的表现镇住了,由此想道:学生迟到是常见现象,却像试纸很快就能检测出教育行为背后的价值含金量。的确如此,用什么态度对待学生迟到,是否尊重“差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布置作业是否用心思考让学生的学习既有效又省时,能否尽力给学生的个性差异留出空间,给不给小学生留出足够的睡眠时间,如何对待“第55个座位”,这些都是细节,却体现了教师是否爱学生,学校是否以学生为本位,教育是否立足人性,总之,体现了基本的教育理念。反思一下吧!我们在高喊“教育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同时,又做了多少与之相悖的事情呢?在时间的镜子里,我们的教育观念做到与时俱进了吗?在不同的教育场景中,我们的教育行为始终把学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了吗……观念的改变有多难,教育就有多难。 教育就是由诸多细节构成的 贰 (一)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细节方式。 表面上看,似有偶然性,实则是不同教育理念鲜活的写照,正如每一朵浪花的绽放,都离不开整个大海的澎湃。《教育的细节》一章与本书同名,实际是第五辑中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身上的陈旧和腐朽。看看这个镜头:每天上班,大门口值周的学生都扬起笑脸向老师敬礼,向老师问候。老师们有时候由于走得急,或者忙,都只是简短的一声“嗯”就过去了。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常见?那天在厕所,一个女生对另一个女生说,我再也不和某某老师打招呼了,因为我每次打招呼她都没有回答。那一刻,我读懂了孩子内心的沮丧和失望,因为,这件事情里,体现了平等观念的缺失。问候是表示情感上的尊重,有情感的回应才是对问候者表示尊重的方式。长期消极地忽略学生的问候,日积月累,导致他们人格上难免布满冷淡的阴影。待长大成人,岂可奢望他们对他人、对社会、对世界以诚挚的“问候”! (二)教育的细节体现着尊重与呵护。 班会课上,老师指导学生制定班规,要求尽量不用否定句式。题目就叫“我能做到……”,不出现“班规”的字眼。孩子的未来即现在。从小学会尽量不用否定句式,即接受良好教育的开始,因为言语表达一旦成为习惯,就会慢慢内化为性格的一部分,这种塑造性格的微妙形式常被我们忽略。太多的否定容易使人形成先入为主的负面判断,从而使行为表现上难免带有偏执的色彩。好的教育,一定是像这位老师一样,在学生的心灵种下文明种子的教育,她能激发学生潜蓄在天性中的良善力量,让美好的人性在不知不觉中伸枝长叶。 叁 “一厘米之变”体现了教育的良知 德国统一前两年,驻守柏林墙的东德卫兵亨里奇射杀了一名企图翻越柏林墙出逃的青年。柏林审判时,被告律师辩称,受审人当时只是执行命令,没有选择的权利。法官的反驳十分精彩,指出即使执行命令,仍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可以选择打不准。作者把这个典故应用到教育工作上,提倡“一厘米之变”,即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积少成多,以此引发更大的改变。确实,我们不能改变整体的教育体制和环境,但是任何体制和环境都取消不了个人的相对自由,而这个自由正是体现在这“一厘米”中。 在“一厘米之变”中有一篇《润泽的座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所有班主任都曾被学生的座位问题弄得焦头烂额吧?书中的张老师也遇到这个问题。有个学生已经换了三次座位了,可是她好像还是不满意。惯常地处理,老师是该产生厌烦置之不理了吧?但是这位张老师苦思冥想了两天后,设计了一个班级活动——挑棋子,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也让那个屡屡换座位的学生受到了教育和心灵的震撼。作者说:当学生换座位的要求变得“无理取闹”时,老师此刻的迁就则是冷漠的代名词。但是老师的积极干预必须基于免于给学生造成伤害的原则,这个原则其实给老师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它要求老师要有宽广的同情心,而这当然也要求老师要有丰富的人性知识。同时,它还要求老师具备创造性工作的素质和能

文档评论(0)

02127123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关注原创力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