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因素识别与检测制度.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危害因素识别与检测制度 为提高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能力,有效控制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确保其符合国家 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以到达控制职业病危害风险的目的,制 定本制度。 1、管理机构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指导和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 识别和检测工作。 2、协助机构采购部门、生产部门。 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使用的物品(如原材料、辅 料、中间品、半成品、成品等)的性质来识别有害成分。 根据生产机器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成分开 展识别。 通过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部门对工作场所职业 病危害因素开展检测来识别。 4、识别后的处理 检查识别出的职业病危害工程是否已经如实向卫 生笫地政部门申报,如未申报应及时申报或补充申报,并保 存申报回执。 发现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安康的新技术、新工艺、 新材料时,及时上报最高管理者,申请-一步替代现有职业 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发现存在《高毒物品目录》里的毒物,或者经常 发生职业病事故的高危险化学品(如正已烷、三氯乙稀等) 时,检索有无低毒或无毒的替代品。假设有,及时上报最高管 理者,申请替代。假设无,当及时上报最高管理者,申请通过 工程控制(如改善工艺流程和加强防护设施)、行政控制(如 减少接触时间)、加强个人防护等途径来预防职业病危害事 故的发生。 5、检测工程确实定 参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根据工作场所 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检测工程。 假设工作场所中存在《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出的项 目,或工作场所中存在三氯乙稀、正已浣,应作为职业病危 害因素检测的重点工程。 检测工程经所委托的检测机构现场调查确认。 6、检测机构确实定 应委托具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机构对工作场所 开展职业病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及检测。 7、检测周期确实定 按照《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第 二十六条要求,对《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出的工程及三氯乙 稀、正已浣,每半年至少检测一次。 其它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对检测结果有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国家职业卫 生标准)的情况下,必须按卫生监视部门规定的期限开展整 改,直至检测合格为止。 8、检测结果的记录、报告和公示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应建立检测结果档案。 每次检测结果应及时上报最高管理者及所在地卫 生行政部门。 每次检测结果应及时公示,公示地点为检测点及 人员较集中的公共场所(如食堂),公示内容包括检测地点、 检测日期、检测工程、检测结果、职业接触限值、评价等。 9、检测费用列入职业病防治经费开支。 10、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检 测情况的内部审核,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监视。

文档评论(0)

137****123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20044334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