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一等奖).docx

《科学技术哲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一等奖).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 《科学技术哲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一等奖) 一、案例简介 结合《科学技术哲学》课程专业教育要求,与课程第八章第二节相关联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教学案例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体现在知识、能力及素质三个层面。在知识层面,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分裂冲突的问题提出、根源分析及融合路径,使学生学会以人文的视野看待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双刃剑效应”;在能力层面,通过案例教学试图唤起学生对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互关系问题的关注与兴趣,并引导学生体会、把握用某种哲学的态度、眼光和方式来看待自然、科学与技术,以及科技与社会的互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反思态度与批判精神。在素质层面,通过“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科学与人文双重思维水平,增强学生跨学科思维的素质,同时本案例还通过渗透科学技术伦理教育的内容,增强学生对待社会、伦理、全球性问题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设计 (一)思政理念 (1)科技发展的人文视野; (2)科学技术伦理的渗透; (3)科学技术发展的价值观引领; (4)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育。 (二)教学过程 (1)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分裂冲突问题的提出; (2)两种文化分裂冲突的根源分析; (3)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基本路径; (4)小组研讨:如何看待“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 (三)教学重点和方法 (1)展现科学技术的人文视野是该案例“课程思政”的生成基础; (2)科学与人文精神培育是该案例“课程思政”育人之关键点; (3)科学技术伦理渗透是该案例“课程思政”的价值依托; (4)科学技术为人类谋福利是该案例“课程思政”之落脚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穿插小视频、小组研讨汇报、研讨后教师的点评与小结 (四)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首先由一段关于“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发布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新闻事件的小视频引出案例教学的话题,然后教师就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分裂冲突问题的提出、两种文化分裂冲突的根源分析及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基本路径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接下来让同学们围绕之前播放过的“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爆炸性新闻事件进行小组研讨汇报,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最后的点评与总结。 (五)考核评价方式 案例教学后要求每位同学课后完成一篇围绕“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冲突融合”的课程小论文,并且选出其中论文质量较高的六位同学进行课上汇报及点评,从而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冲突融合的理解把握,真正达到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培育以及其他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根据课堂参与表现及课后论文撰写质量进行考核评价。 三、案例成效 1、“两种文化”分裂冲突问题的提出。此部分通过讲解中西方出现的科学与人文大论战,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深层次矛盾冲突,使学生深入理解科学技术的人文视野的重要性。 2、两种文化分裂冲突的根源分析。此部分从学科专业及其教育发展、科学观与人文观的角度、社会历史和现实发展三个方面来揭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分裂冲突的根源,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文土壤以及人文发展的科学技术养料,从而发掘相关案例资源培育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精神。 3、两种文化融合的基本路径。此部分从哲学理念、知识主体、两种教育之融通、具体学科实践四个方面来展开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基本路径,引导学生从现实实践层面把握科学与人文的水乳交融,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价值观引领、科学技术伦理的渗透以及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的重要性。 4、小组研讨:如何看待“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引导学生再结合现代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思考人类身-心的双重技术化的限度在哪里?人自身的限度在哪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两种文化”融合之必要性与可能性,达到科学与人文精神培育的目的。 四、教学反思 1、科学技术哲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优点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从哲学角度去反思科学技术,同时也为对科技哲学兴趣浓厚的学生提供比较规范的科技哲学训练。课程以科学技术的哲学问题贯穿始末,试图唤起学生对科学技术哲学问题的关注与兴趣,并引导学生体会、把握从哲学世界观的态度、眼光和方式来看待自然、科学与技术,以及科技与社会的互动(课程思政融入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反思态度与批判精神(课程思政融入点),以及对待社会、伦理、全球性问题的责任意识(课程思政融入点),为使学生深入把握科学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社会论,不断培育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精神(课程思政融入点)。因此,科学技术哲学课程有着非常丰富的值得深入挖掘的课程思政资源。 2、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如何在科学技术哲学课程有限的32学时中,既要使学生深入把握科学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社会论,又要深入发掘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印刻时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知识就是力量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