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我与地坛》(节选)教案.docx

高中语文《我与地坛》(节选)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与地坛(节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应用:鉴赏史铁生在抒情中展现的语言特色。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母亲与地坛的关系,探究母亲对于作者的人生启迪意义。 3.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母亲人物性格特点,体会亲情美、人性美、生命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地坛对于史铁生的“精神家园”价值。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作者对于母亲感情的理解。 2.教学难点:母亲对于史铁生人生成长的意义。 【教学课时及方法】 精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1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一、预习引入 课前预习讨论:上完第一课时,再阅读《我与地坛》第二部分,你有什么感受?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本课时核心问题探究:作者在写“我”与地坛的故事中,为什么会回忆起母亲,这两者有什么关联? 二、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第二部分,说说这一部分的行文脉络? 通过阅读发现,衔接第一部分,第二部分1-3段,从“我”常独自跑到地坛去,过渡到对于母亲的回忆:回想“我”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第4段,作者话锋一转,插叙了一段作家朋友的写作动机,是为了让母亲骄傲,从而在5-10段写到“我”自己的人生:“我”在地坛中回想起往事,自责与哀怨,并开始理解母亲,母亲却再不能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 三、精读探究 史铁生的残疾病痛是突然发生的,却伴随了他漫长的人生,在遭遇突如其来的人生变故时,他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颓废与绝望,这在他很多的文学作品中都能看到。 当他终于在地坛的包容和启迪中冷静下来,他回想起,他曾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阅读第二部分第二段,思考:“我”曾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段2)“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段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 明确:这一段中,作者连续用了五个“知道”,因为母亲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这五个知道充分表明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但我们又发现,母亲虽然都知道,但却不能停止担心,犹豫,和对漫长未来的“不知道”, 儿子的遭遇和表现,对母亲而言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 阅读后文,思考:母亲面对这个难题有怎样的表现? (段2)“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 明确:在作者的回忆里,很容易找到母亲的很多表现:面对脾气坏到极点、情绪极度低落却执意要独自去地坛的儿子,她无言地送“我”出门。 (段3)“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 问:我们试着揣摩,说这句话的时候母亲内心在想什么? (段3)“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 (段3)“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 明确:许多年后作者明白了,母亲充满了担忧,作者连用四个“是”,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说出了一个母亲的矛盾,“我”独自去地坛躲避现实的那些日子里,母亲是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的,她自然担心我在地坛里胡思乱想,害怕我无法接受命运的重创寻了短见。所以后文第八段的回忆里,作者反复说起了母亲来地坛找我的画面,她四处张望,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步履茫然又急迫,只要看见我平安,她就会缓缓离去。 问:但如果看不见我呢?试想母亲那么多次寻不着我却不得不回家的时候,她的心理状态如何?但母亲是那样聪慧坚忍,她在这状态下对孩子唯一的祈求是什么呢? 明确:是平安,是孩子总要自己面对未来的路,是独自承担命运的苦难。 但在这样艰难的日子里,母亲却从未给过“我”压力,试着理解这句话: “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明确:这句话先说自己“不幸”,后说母亲“不幸”。对儿子来说,不幸是肢体的残疾,对母

文档评论(0)

大姐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