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书愤》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知人方能论世事,书愤以表爱国志 ——品读陆游诗《书愤》 教学目标: 1.了解陆游及其创作背景,理解诗意。 2.品味诗歌的形象及表现手法,把握“愤”的内涵和根源。 3.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诗歌的形象及表现手法,把握“愤”的内涵和根源。 难点: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体悟词人和南宋爱国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因事而感·导入: 爱国是运动健儿们在赛场上的驰骋。 爱国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爱国也是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爱国还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爱国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信仰。 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 “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他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三期: 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 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 存诗2400余首。他从军南郑,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64—85岁)。现存诗约近6500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 2.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 初读有感 1.题解 “书”:动词,写,抒发。 “愤”:愤懑、悲愤。 “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思考: 作者“书”了哪些内容? “愤”又包含哪些不同的含义? 2.体味情感 诗题为《书愤》,那么作者在这首诗歌里“书”写了哪些事情? 首联“书”恢复中原之志 颔联“书”抗金之役 颈联“书”自己晚年现状 尾联“书”追幕先贤诸葛 从作者所书之事中,你读到了哪些情感? 要求:抓住关键词品味情感。 表达句式:我从……(原文)中感受到了诗人对……的愤懑/激愤之情。 预设: 所愤之一乃“世事艰”;(愤报国无门) 所愤之二乃“塞上长城空自许”;(愤壮志难酬) 所愤之三乃“镜中衰鬓已先斑”;(?愤年华空老) 所愤之四乃“千载谁堪伯仲间”。(愤无人领军) 3.学习手法 诗人如何表现这些情感的? (1)对比 ①自己:青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 早年形象:雄心勃勃,豪情满怀,以为驱逐侵略者,收复失地,指日可待。 晚年形象:“空自许”,“鬓先斑”,壮志未酬,年华已老,北定无望。 当初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矣,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②诸葛亮的北伐业绩与南宋统治者对比 诸葛亮一生以北伐中原、恢复汉室、统一中国为其终身大业。 南宋统治者有能力收复失地却苟且偷安等对比。 (“楼船……大散关。”这两句诗写的是南宋人民抗金的两次胜仗,就勾勒出两幅豪壮的战争图画,给人一种声势宏大、勇猛进攻、收复失地的抗敌场面,说明南宋人民完全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国家。) (2)列锦: 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诗中,“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的意象,两两相合,构成两幅意气豪迈的战争画卷。诗人以曾经的辉煌战例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现实,形成鲜明对照,细细品味,包含了壮志难酬的愤激和辛酸。 经典例句: 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2.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3.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4.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 (3)用典 1.“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2.“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用

文档评论(0)

大姐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