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教育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

开心教育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开心教育”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们进行“开心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最终要依赖于学校课程的实施,而新课程提出的三级课程管理机制为学校课程开发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因此,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区域教育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区提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并且以“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和发展学生”为具体推进思路,特别是市成为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以后,市教科研中心在今年加强了学校课程建设的推进力度,要想实现区域教育发展的目标,实现学校特色发展必然要探索适合于学校课程建设的发展路径,而这种路径最为主要的是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以及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满足于学生的个性化课程需求,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3.学校发展的基本需求。在不断的发展与积淀过程中,逐步清晰了“开心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并将 “开心成长每一天”作为校训,积极探索“开发学生心智,成就快乐人生”的办学思路,经过几年的探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经验,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缺少系统规划和课程保证的特色推进路径,在操作中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如何实现学校教育行为与办学理念的对接,如何减轻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负担,以及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如何更有效地把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效结合,不同类型的走班课程如何进行相对比较公平的评价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都是使得我们需要从课程的视角思考和探索学校未来的发展路劲,为此,在区教科室的指导下,我们确立了依托校本课程开发落实学校办学理念的基本研究思路。 2.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目前国外在开心教育专题研究方面的资料尚不多见,比较著名的有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理论,斯宾塞博士告诉认为: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效果最好,父母要遵循孩子心智成长的自然规律,诱导孩子的兴趣发展,鼓励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发挥父爱的积极作用,帮助孩子树立快乐的心态和学习方式。国内研究者对这方面进行了很多理论的思考与实践的探索,其中刘次林先生写的《幸福教育论》从教育学角度对幸福概念做了创造性的界定,并认为教育与幸福具有天然的联系,用全面的人性观界定了哲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的幸福概念,认为幸福是人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伦理幸福的辩证统一,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北京市密云二小在王长华校长带领下,对开心教育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由智育、体育、德育三个层次的开心教育体系,是目前国内系统研究开心教育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学校。大连的枫叶小学、连市中山区春德小学、武汉新城小学等等,他们在快乐教育实施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这些关于开心教育的研究和探索,给我们实施“开心教育行动计划”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范例。但在分析这些实践操作的研究成果发现,大多数实践停留在活动层面上,如何通过校本课程落实“开心教育”的基本理念,探索出有效的实践策略,尚未能见到有效的成果,因此,开展本课题研究有着较大的空间。 (二)在20世纪80年代前,由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统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导致了课程政策的失真,因而促成课程政策中权力分配的重新调整。80年代初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内地一些较为先进的学校中应运而生,如北京市陈经伦中学探索、构建出有利于培养学生特长的课程结构。上海市闸北区和田路小学创设了“和田十二创造技法”。90年代后期,试行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课程决策权下放到学校。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自此,改变了学校、教师在课程决策中的地位――成为课程决策的中心。由此,推动了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深入开展,学校努力探索开发内容丰富的课程,出现了不同学校之间在课程上流派林立、“百舸争流”的局面,许多教育家纷纷参与到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地推动了校本课程建设的进程。到今天为止,形成了以下几种主要的校本课程存在的形式。第一是以北京第十一中学为代表的选课走班制课程建设,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课表;第二是以重庆谢家湾小学为代表的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自主设计课程规划,学校完全自主开发课程;第三是以潍坊市海尔希望小学为代表的不同学科整合,实行长短课模式;第四就是当今大多数学校存在的由特长班队提升的学生特色课程。 (三)我校自起也进行了相应的尝试与探索,逐渐明晰了学校的育人方向——培养“尚雅乐思”的开心学子:培养学生在小学的六年时间里,养成博览群

文档评论(0)

qing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