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主题浅探.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恨歌》主题浅探 【摘 要】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有许多说法,笔者认为,其中的讽喻说并不行取,而白居易的文人情结所造成的其对李杨爱情的怜悯和对一个大时代的伤感是《长恨歌》的一个重要主题。 【关键词】长恨歌 主题 李杨爱情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22)17-0076-02 白居易的古体长诗《长恨歌》描述了安史之乱前后李杨的爱情悲剧,其主题思想历来是《长恨歌》相关讨论的重点,而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要揭开这层面纱,需要将该诗带到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带入诗人的内心活动以细加体会。 一 前人讨论综述 关于《长恨歌》主题的讨论起源于20世纪20年月。俞平伯先生在《〈长恨歌〉及〈长恨歌传〉的传疑》中提出,杨贵妃在马嵬坡大事中并没有死,而是流落民间,其后玄宗对她是生离之恨而非死别之苦。这一说法对后来的隐事说及爱情说产生了重要影响。1940年,陈寅恪先生发表《〈长恨歌〉笺证》一文,认为该诗是为讥讽唐玄宗多内宠而作。这直接影响到了其后讽喻主题的形成。“十七年”(1949~1966)时期,《长恨歌》主题讨论大致可分为三类,分别为:挖苦说、爱情说和双重主题说。 改革开放后,新时期的《长恨歌》主题讨论不断丰富,大致分为六种观点。第一种为隐事说。该观点以周文、周熙良、孙汝舟为代表,他们综合正史、野史和笔记小说等记载,认为马嵬兵变当天自缢的是“假杨贵妃”,而真正的杨贵妃流落到了民间。后来唐玄宗派使者找到杨贵妃后,杨贵妃表示不情愿再经受风险,只将定情物让使者带回。因此白居易是在掩饰国丑。其次种为讽喻说。周天先生从史实动身,认为《长恨歌》所描绘的“安史之乱”源于玄宗沉迷杨妃,因此该诗挖苦了唐玄宗荒淫误国,劝诫君王克制情欲,以守君道。第三种为爱情说,认为作品通过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歌颂了爱情的坚贞和专一,表达了对其爱情不幸的怜悯,也反映了人们对抱负爱情的渴求。第四种为感伤说,认为该诗主题是感伤国家的衰退、盛世的一去不复返。“长恨”有两重含义,一是李杨爱情悲剧结局的长恨,二是哀伤盛世衰亡的长恨。第五种为自伤说,认为白居易是借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抒写个人的情怀和喟叹,表达了处于抱负与现实之间的人自身的哀怜惋悼之情。第六种为多重主题说,包括讽喻说与爱情说相结合的双重主题说,以及爱情主题、政治主 题、时代主题相结合的三重主题说等。 在《长恨歌》中,的创作意图在作品中表现得并不明显,这也就使得其主题有着多种可能性,也使其内涵变得简单而神奇。 二 讽喻说不行取 前人的讨论均有肯定的合理性,然而笔者认为,讽喻说并不行取。 首先,从诗歌本身看,全诗绝大局部篇幅都在写李杨的爱情,从杨玉环“养在深闺”到二人“承欢侍宴”,从“玉颜空死”到“鸳鸯瓦冷”,从“升天入地求之遍”到“含情凝睇谢君王”,再到最终“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整首诗描写了李杨由相爱到饮恨的曲折过程,呈现了宏大的历史画面和沉痛的爱情之思。相比而言,它并不像李商隐“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那样犀利地借古讽今,亦不像杜甫“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那样描绘在帝王武力开边政策下的生灵涂炭。相反,在《长恨歌》中,诗人对可能影响到李杨的内容都做了最大限度的舍弃或奇妙的变动,在政治方面亦着墨不多。如写杨玉环最初入宫的不情愿仅用“春宵苦短”四字带过,对于唐朝历史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也仅用“渔阳鼙煽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三句过渡般一带而过。因此就篇幅而言,爱情远高于政治之上。 其次,从创作背景看,《长恨歌》创作于公元806年,约“安史之乱”爆发后四十年,为唐宪宗李纯统治时期,此时唐朝虽实力下降,但尚未灭亡。即便该诗是呈给君主看的,也应是奉劝大于挖苦。另外,以往的讽喻诗多是挖苦过去朝代的君主,而宪宗李纯为李隆基的来孙,若在宪宗朝毫不留情地挖苦其祖上的君主,未免有失妥当。再者,笔者认为讽喻说含有后人对李隆基的看法。随着历史的演进,人们越来越清晰地熟悉到“安史之乱”对唐王朝的影响,熟悉到唐玄宗的任人失误,而当时的百姓却无法看到历史的全貌,他们听到的是“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他们看到的是“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因此很难看到公正的历史,进而批判、讽喻。 再次,从诗人自身看,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平民诗人,他不像范仲淹有着“先天下之

文档评论(0)

176****1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注册安全工程师持证人

铁路、地铁、高速公路、房建及风电等相关领域安全管理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8日上传了注册安全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