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docx

《海洋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 《海洋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海洋生物学”课程中,多处涉及了人和海洋的和谐发展的内容,这让本门课程融入十九大报告有关内容,开展课程思政成为可能。在该课程中探讨课程思政,有利于学生掌握和了解我国“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资源保护”的相关理念,正确认识党的治国方针,树立“大国意识”和“大国自信”。 相关思政元素:生态文明建设、爱国热情、和谐发展、责任意识、环境保护 1、教改目标 专业课“海洋生物学”教学过程融入《十九大报告》有关生态文明建设、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等内容,探索课程思政,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 2、实施方案和方法 (1)?课程思政设计: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参考《十九大报告》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入到教学环节中。 (2)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PBL、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同时课后辅以网络资源平台,供学生学习参考。 (3)考试考核制度:增加过程考核分值比例,结合期末笔试(占比50%)和平时成绩占比(50%)。突出过程育人。 3、教学环节设计 以教材第一部分海洋科学基础知识的内容为例,简述课程思政的教学思路,供同行交流讨论。 (1)确定学习目标,掌握海洋科学基础知识,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明确海洋生物学课程与专业发展的关系,激发学生思考,便于后期教学内容的引入。 (2)思政教学内容的设计。 首先,采用电影《私人订制》结尾部分“诚意道歉”的内容,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的程度以及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入十九大报告“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无察觉中学习、了解、掌握十九大报告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思考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的重要性。 其次,案例介绍、讨论(围绕海洋资源、水环境健康等内容开展讨论):以“桑基鱼塘”“网开三面”“天人合一”等古代农耕社会的生态智慧为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第三,时事时政新闻进一步展示并证明,国家为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所付出的努力。如五水共治、保护三江源头、保护湿地、蓝天保卫战和海洋资源保护区等。强化政府的执行力和为环境保护所做出的各方面工作和努力。 ? ?第四,组织学生讨论基于自身的专业特点,思考自己能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什么?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 (3)专业课程内容的教学设计。 第一,基于前期在“海洋科学导论”教学中的教改内容,用阴阳理论认识海洋,融入人文知识[4]。对比孕妇体内的羊水、人体循环系统血液中元素的构成和元素的比例与海水中大部分元素构成和比例的相同点,向学生讲解人和海洋存在的密切关系。强化学习海洋知识,了解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对于人类健康具有的重要意义。 第二,课程内容学习包括海洋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及海洋物理化学相关知识。以2017年全球最热的一年[人民网,中国气象社,2018年1月19日]为例,讲解全球生态系统失衡,变得越发不稳定的事实。组织讨论全球变暖对海洋可能存在影响。从而引出海水的物理、化学特性的有关知识点。深入讲解教材知识点,明确掌握相应知识点的重要性。海洋物理化学知识点融入人为知识的课程设计请参考“以一样理论和人体规律认识海洋”的教学设计,本文不在此赘述。 4、结论 在经过三轮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教学反馈优良,学生评价优,对思政模式的认可度较高,达到了课程思政、润物无声的教学改革目的,且本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彩课堂。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本文就海洋生物学的课程特点,探索了课程思政的可能,而由于专业课程之间差异较大,其他专业课的思政内容和方式,还需要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专业特色和培养计划,具体思考,本文仅供同行交流讨论。

文档评论(0)

印刻时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知识就是力量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