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概论 大学新闻专业网络传播教材 修订二版》第9章 网络传播的政治形态.docVIP

《网络传播概论 大学新闻专业网络传播教材 修订二版》第9章 网络传播的政治形态.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章 网络传播的政治形态 日益扩张的互联网不但是使天涯成比邻的便捷通讯手段,还是最低成本的大众或个人化媒体。由于具备了公共交流平台的多重功能,互联网的潜在影响超越了单纯的技术范围而波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就政治效应而论,由于互联网的开放、自由、匿名、加密等技术特征为各种话语和行动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因此,它也就给传统意义的政治行为和政治管理模式(如民主参与、国家安全等)增添了诸多新的技术性变量和制约性因素。 不单是国家在采用新的信息技术构筑电子化政府以推进管理革新,公民和社会团体也在虚拟空间中获得了更充分的话语表达和行动权利;不单是主流意识形态继续向互联网挺进,类似黑客这样的另类群体也以他们的独特方式,表达着全球一体或民族主义的声音;不单是政治家能够通过互联网招徕选民,普通公民也在通过互联网更多地介入公共事务。 互联网的政治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但无论如何,它作为一种客观现象,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必须现实面对和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本章我们将从传播学的角度,讨论互联网兴起之后政治生活所发生的种种显著与微妙的变化。 第一节 互联网上的政治表达 尽管在今天,互联网的兴起并没有真正赋予个人抗衡国家机器或资本意志的能力,更没有彻底颠覆旧有的规则,但它的确提供了比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更加方便的信息接受渠道和意见表达机制。从民意表达的角度说,它比任何一种旧传媒都更开放、更互动、更及时,从而其形态也就更混沌。无论是在人潮如涌的门户网站,还是在人以群分的专业讨论组,互联网构筑起的电子空间中到处众语喧哗。 在这种散漫无序的后现代图景中,互联网既为“新人类”在感官的疆域中狂欢提供了手段,也为“网络公民”构建起意见表达的新平台。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在其1995年的著作《大冲突:赛博空间和高科技对现实的威胁》中就提出了“虚拟政治”的概念,用来指称“那些有可能永远地模糊真实和虚幻之间的界限的技术,将给政治带来的影响”,并说“数字革命在它的深层核心,是与权力相关的”。 一、三个典型案例 1998年1月,美国个体新闻工作者麦特·德拉吉通过他独自创办经营的邮件列表《德拉吉报道》抢在传统平媒之前,向几万订户发送了有关克林顿总统与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性丑闻的报道,无意中掀起了美国新闻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绯闻报道狂潮”,一时民意汹涌,舆论兴奋,由此推动的漫长诉讼还几乎把美国总统逼到了悬崖边缘。同年9月,独立检察官斯塔尔关于此事的长达445页的报告选择了在互联网上全文发布的方式向世界公开,单在美国在线,一小时内就被下载62000份,首次向世人展示了互联网传播的威力。 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国导弹袭击。5月9日,人民日报网站开通了“抗议论坛”,这是中国传统媒体所办网络版中的第一个论坛。到5月18日的10天间,论坛上就张贴了世界各地华人的帖子4万多篇,充分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对此事件的态度,以一种最公开和最大度的方式展示了民意。6月19 2002年6月,韩日世界杯如火如荼地举行,东道主之一韩国队连克欧洲列强,晋级四强,在互联网上引起滔天口水战。裁判在韩国队参加的几场关键比赛中总是出现“低级意外”,引起球迷的强烈不满,国际足联的官方网站经常被愤怒的电子邮件和.报复性的大流量访问淹没。在中国新浪等门户网站的相关讨论版中,讨伐声浪也此伏彼起。在这种狂热的网络喧哗中,有关足球的讨论被高度政治化了。 仅仅是在5年前,互联网社会在全球范围内还处于初建阶段,而今天的互联网已经成为强势的社会舞台,既是信息的发源地,也是民意的发泄场。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在互联网通达的地方,一件“小事”可能在瞬间就被放大,一个小地方的一点动静也可能立即就被世界瞩目。从经验的层面上看,在自由观念早已成为社会底色的国家里,言论表达的途径比较广泛,网民在互联网上放纵言说的情形并不十分激烈,国家体制因此感受到的冲击也不明显;而在诸多民主化建设意义上的后发展国家,互联网上相对宽松的自由则有力地推动了民主化进程,使得长期处于喑哑状态的各种民间话语突然间找到了它们的出口。其结果是,在世界某些地方,互联网不过是既有媒体和生活方式的补充和延展,而在另一些地方,互联网则成为民意涌流的巨大管道,成为人们介入现实化政治生活的重要工具。 互联网政治表达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它大大改变了传统政治运动中必须近身集结的模式,把个人电脑变成了公共生活的“介面端”,让人可以在客厅、卧室等“幽暗”处“公开喊话”,并以互动方式直接进行公共参与,模糊了公共与私密空间的感知界线,“流动空间”取代“地点空间”,成为政治表达的聚集地。 二、网上民意表达的特征 一方面,互联网可以作为一种狭义的小范围的交流方式,其“点对点”的直接传输功能使它成为私人之间通信的极好工具;另一方面,互联网又能通过网站、论坛、新闻组等多种方式,提供广

文档评论(0)

155****49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