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高含水油田剩余油描述方法及应用效果.ppt

大庆高含水油田剩余油描述方法及应用效果.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层内剩余油的挖潜方法: 水驱→化学驱: 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 主力油层:水驱后通过注入聚合物,有效地扩大了波及体积、提高了驱油效率,提高采收率10%~13%;水驱后通过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有望达到20%。 二类油层:水驱后通过注入聚合物,经试验证实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8%以上;水驱后通过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有望达到20%。 三类油层:水驱后通过注入聚合物,经试验证实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6%以上;水驱后注三元或表活剂的可行性正在探讨阶段。 2、平面及层间剩余油的挖潜方法:完善注采关系 * * *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2006年11月 大庆高含水油田剩余油描述方法及应用效果 发言人:王洪卫 大庆萨中开发区是典型的陆相油藏,具有多含油层系、多旋回多韵律、连续性差、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经过46年开发和调整,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各类油层水淹均比较严重,剩余油分布十分零散,“十五”期间水驱增储措施效果逐年变差,深化剩余油研究工作意义重大。 一、萨中开发区宏观剩余油总量 二、萨中开发区剩余油描述方法 ▼、地质因素 ▼、开发因素 三、剩余油挖潜方法及效果 四、几点认识 基本情况 面积:161.25km2 地质储量:122750×104 纵向上层数多、厚度大 平面上类型多、连通复杂 油层分类模式图 二类油层 三类油层 断东萨Ⅲ2单元 断东萨Ⅱ15+162单元 断东萨Ⅲ101单元 三类油层 三类油层 断东葡Ⅰ2单元 一类油层 萨中开发区核实总储量约为141987万吨(122750+19237),其中,三类储量占一半以上,二类占28.1%,一类油层占19.1%。 目前,萨中开发区累积采出油量49480.5521×104t, 地质储量采出程度34.8%, 目前仍然存留在地下的剩余地质储量, 即剩余油还有92506.45×104t。 (19.1%) (28.1%) (52.8%) 一类 萨中开发区新增潜力5662×104t 萨中开发区新增储量构成 5662 小计 1150.8 2822.5 1688.7 地质储量 外扩 油水同层 萨零组 新增(×104t) 分类 剩余油总量:92506+5662=98168×104t 萨中开发区剩余油还有98168×104t。 剩余油在哪?以哪几种形式存在? 怎样描述? 挖潜的方法? 这些是剩余油研究工作需要回答的问题!! 一、萨中开发区宏观剩余油总量 二、萨中开发区剩余油描述方法 ▼、地质因素 ▼、开发因素 三、剩余油挖潜方法及效果 四、几点认识 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过去的开发矛盾就是今天剩余油的潜力,认识和解决矛盾的过程就是寻找和挖潜剩余油的过程。 1、剩余油受地质因素影响 2、剩余油受开发因素影响 开发矛盾 两大 因素 单一 因素 具 体 参 数 地 质 因 素 微相类型 河道砂、河间薄层砂、三角洲前缘席状砂 油层厚度 有效厚度≥1m、1-0.5m、≤0.5m,砂岩厚度≥0.8m、0.8-0.3m、≤0.3m 平面连通 河道砂注-河道砂采、薄层砂注-河道砂采、河道砂注-薄层砂采、薄层砂注-薄层砂采 垂向连通 与上层连通、与上下层不连通、与下层连通 所处构造 裂缝部位、构造低点、构造高点、封闭断层 ? 开 发 因 素 注采关系 主流线、分流线、滞留区 注水距离 ≤150m、150~300m、≥300m 注水井网 基础井、一次加密井、二次加密井 吸水状况 3次以上吸水、1~2次吸水、不吸水 受效方向 3个以上方向、1~2个方向、无受效方向 生产措施 压裂、堵水、酸化、无措施 影响剩余油分布因素筛选 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框图 非均质成因 构造 剩余油分布主控因素 地质因素 开发因素 储层 流体 断层 构造起伏 层间 层内 平面 沉积相 成岩作用 宏观 微观 沉积相 岩性 物性 韵律性 横向连通性、纵向连通性 沉积结构 沉积构造孔隙结构 相渗特征 润湿性 注采状况 层系组合 井网布署 射孔位置 注采对应 注采强度 压实 压溶 胶结 交代 重结晶等 微观剩余油控制因素 宏观剩余油控制因素 基础井网SⅢ8沉积相带图 70年代 一次加密后(划表外) 80年代 二次加密后(划表外) 90年代 通过井网多次加密调整,开展精细地质研究,对储层的平面和纵向上的连通接触关系认识越来越清晰,对砂体形态认识上的不断变化,带来了对井网控制程度、注采关系认识上的变化,从而对精细认识剩余油奠定了基础。 1 地质研究的深化,奠定了精细认识剩余油的基础 加密后精细地质研究成果 南一区葡Ⅰ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9****47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0212102200004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