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docx

《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 《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跨文化交际课,旨在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间差异的理解、尊重;掌握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对比以及对可能影响交际的文化因素进行分析的能力;具备应对跨文化交际及其相关问题的能力;提高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往的能力。在言语技能培养方面侧重于口语表述的训练,课堂讨论和辩论的技能培训将贯穿整个学期的教学。 由于留学生来源和文化背景的复杂性,本课的思政内容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个人政治宗教信仰等因素,强调思政内容中逻辑推理、普世价值和学生个人成长的内容,尽量避免与学生原有的价值观体系产生直接、正面的冲突。 二、课程内容 三、教学组织课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通过师生问候、点名考勤的方式组织教学。 (二)复习旧课(3分钟)回顾文化背景之下,文化因素中价值观念和民族性格的概念和相互关系。总结上一节课“模拟法庭”中判刑差异所体现的情感成分在态度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三)导入新课(10分钟) 1.观看《美丽中国:锦绣华南》选段,带领学生主观感受中国的自然风光和地形特点。 2.让学生从一组词或短语中分别选出他们认为符合“中国人”、“美国人”形象的词语。包括中庸、和平、聪明、勤劳、家庭至上、崇拜权威、整体把握、自我奋斗、互相独立、尊重隐私、勇于创新、平等民主等。统计投票结果,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共性。 (四)理论讲解(30分钟) 1.影响交际的制约因素之一——自然环境是指一个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是文化特质的历史缘由。自然环境是文化特质的历史缘由。主要表现为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进而决定人们的行为模式、社会规范。(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2.古代中国及周边环境的地形特点(西部:高山高原、南部:原始森林、东部:汪洋大海、北部:长城及游牧民族)以及气候条件(中原地区温带季风气候,适合农业)。 3.古代中国所处的外部封闭、内部富饶的自然环境对中国经济产业的选择结果——小农经济,及其对人们行为模式、社会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化的基础影响。(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4.古代中国对理想世界的描述——桃花源,对比现代理想生活——李子柒,所体现的民族性格的稳定性。(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文化自信)5.归纳总结世界上的相似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其他民族文化的共性——大陆文化(大陆文明)及其代表思想:家庭本位、集体主义、重视稳定等。 (五)实践练习(40分钟) 1.让学生依照地势→气候→经济→社会制度→文化/民族性格的逻辑推理过程,分析西欧国家希腊的自然环境、经济制度和民族性格特点。总结西方民族文化中的共性——海洋文化(海洋文明)及其代表思想:勇于冒险、个人主义、求变创新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2.回顾导入阶段所总结出来的“性格标签”词语,对比两种文化和性格特点的优势和不足。(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 3.在“求稳”与“求变”的思想特点对比下,通过MBTI职业人格测试,帮助学生总结出个人的就业倾向,梳理出职业发展规划。(学生性格特点与职业理想教育) 4.观察传统北京四合院的建筑设计,讨论不同设计所蕴含的客观合理性和文化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5.(可选)对比观察传统中国城市和现代中国城市在城市规划、建筑风格上的区别,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试分析其原因。(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 (六)复习总结(3分钟) 提问复习,回顾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情况,以及因此而产生的经济制度和民族性格与文化。 (七)布置作业(2分钟) 1.分析留学生所在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其对本国民族文化形成的影响。 2.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完整版本的《美丽中国》纪录片。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四、教学反思 (一)教学优点 1.本节课以自然地理的角度介绍了中华民族文化形成的渊源,结合了大量图片与视频资料,给学生带来了直观的感受和体验; 2.融入了不同中西方文化和留学生所在国文化的对比,做到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 3.强调运用学生已有信息进行思维拓展和逻辑推理训练,做到了理论知识上的i+1教学原则;思政内容的切入自然合理、符合逻辑。 (二)教学不足 1.教学节奏较快,留给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略显不足; 2.教学为线上进行,许多互动形式不好拓展,学生线上的参与形式可以再做探索。 (三)创新之处 1.本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以不同国家、民族间的差异为基础,融合了个人职业生涯的选择,既为学生展示了课堂中活的例子,又为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提供了机会; 2.在教学形式上,利用Zoom的投票、聊天和分组讨论功能实现多种形式互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四)教学经验 留学生来源国及文化背景复杂,在介绍新的观点时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看

文档评论(0)

印刻时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知识就是力量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