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docx

《国际贸易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 《国际贸易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 一、课程简介 “国际贸易学”课程思政的根本宗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课程以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措施、国际贸易宏观协调机制和贸易发展动态为对象,从宏观角度论述国际间商品交换活动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动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和知识经济正在兴起的今天,全球范围内的科技竞争、贸易磨擦和市场争夺愈演愈烈。 具体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的常用术语和统计指标、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理论、国际服务贸易、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措施(包括关税措施、非关税壁垒措施、鼓励出口措施和出口管制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当代国际贸易格局和发展的特点等。 二、课程内容 章节 第三章国际分工理论 知识点 思政要点 案例名称 创新与全球制造业大迁移 四个自信 案例1:百年工业史:全球制造业四次大迁移,深度解释“中国制造2025” 家国情怀 勇于创新 三、教学组织过程 第一节课首先通过对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的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全球制造业迁移的历史,意识到创新因素所起的关键作用。 第二节课通过阐述中国的例子,使学生了解,认识中国的强大实力,加深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到中国目前当前正处在十分关键的时期,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青年人,我们要始终跟着党走,与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航拍中国》、《辉煌中国》等纪录片的部分片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最后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积极发言。老师进行点评,总结。 四、案例 百年工业史: 全球制造业四次大迁移,深度解释“中国制造2025” (一)案例简介 制造业转移的趋势走向与国家前途命运关系甚大。全球范围内出现过四次大规模的制造业迁移,而创新因素是推动制造业大迁移的重要动力。当前,制造业升级和迁移面临的最大现实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 普遍认为,全球范围内出现过四次大规模的制造业迁移:第一次在20世纪初,英国将部分“过剩产能”向美国转移;第二次在20世纪50年代年代,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德国这些战败国转移;第三次在20世纪60至70年代,日本、德国向亚洲“四小龙”和部分拉美国家转移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第四次在20世纪80年代年代初,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高消耗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于是,30多年来中国逐渐成为第三次世界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和受益者。 麦肯锡、波士顿咨询集团等专业机构以及各路经济学家和媒体,更多是从“成本结构”(包括人力、土地、能源、制度性交易成本等综合成本)的角度分析全球制造业转移,进而研判未来制造业是否会流向印度、越南等低成本国家,或是由中国回流欧美。创新因素在全球制造业迁移过程中的重要推动作用,则并未获得足够关注。 1.美国:以制造流程创新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 2.日本,德国:以协作体系创新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 3.韩国:以产业链整合创新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 4.中国:以体系实力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 5.创新驱动的最大障碍 当今世界,制造业升级和迁移面临的最大现实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媒体和经济学家更多关注国内劳动条件的改变,例如“五险一金”制度实施、游资增加等缘故导致薪资和物价上涨等,以及市场和产业结构的更替,致使中国大陆逐渐失去早期的成本优势。而“要素生产率”则更关注相对变化,比如2006年以来的这10年间,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了近5倍,这并不表示成本竞争力的必然削弱,如果自动化程度和组织效率提升更大的话。 中国已经启动“中国制造2025”的十年计划,旨在用先进的制造技术,譬如机器人、3D打印和工业互联网等,实现高效可靠的智能制造。同时,中国又启动另一项国家计划——“互联网+”,寻求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即使中国制造业在硬件上的转型升级得以成功实现,仍面临三大现实挑战:第一个挑战:欧洲、美国和中国的机器人耗费一样的电量,同样完全按指令工作,也不抱怨或加入工会。欧美工业企业有必要从世界各地运输原材料和电子元件到中国,让机器人完成成品组装,然后再运回美国吗?这完全没有经济意义。欧美企业可以用差不多一样的成本在本地进行生产,去掉运输环节。第二个挑战:中国大多数机器人也不是在国内生产的,即使有些是在国内组装的,仍然严重依赖从外国进口核心部件。第三个挑战:欧美工业企业在中国招聘技术人才已经有很大困难,因为先进制造业要求的管理和沟通技巧以及经营基于复杂信息的工厂的能力。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已是中国推进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软肋。更何况,中国制造业已面临主要对手超常规的竞争压力。 以制造

文档评论(0)

印刻时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知识就是力量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