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教育目的.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目的的概述 1 我国教育目的的结构 2 2 一、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概述 (一)清末时期的教育目的 1906年,清政府学部规定教育宗旨为; “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二)民国时期的教育目的 1912年9月,教育部根据临时教育会议的决定公布了民国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后来发展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1929年3月,国民党三大将教育宗旨定位:“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国民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 。 1936年,《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中规定,“中华民国之教育宗旨,在发扬民族精神,培养国民道德,训练自治能力,促进生活智能,以造就健全国民”。 (三)建国以来的教育目的 1957年 “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8年 “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981年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三)建国以来的教育目的 1982年 “使青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5年 “四有、两爱、两精神 1986年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三)建国以来的教育目的 1990年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3年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5年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1年,“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结构 1.社会主义——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单选) 德智体美几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3.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 不仅包含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要求,而且含有对整个民族素质全面提高的要求。 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我国教育目的的规定性 培养劳动者 全面发展教育 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从1958年正式提出教育方针以来就一直坚持的一个基本点。正确理解劳动者这一概念是正确理解教育目的的前提。作为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目标的劳动者应当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全体成员的基本的共同的特征,应当在反映他们的阶级属性的同时,反映他们在社会不同领域内所发挥的社会功能。 教育目的中的全面发展要求实际上是对受教育者素质结构的一种基本规定,这些方面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思想的和文化的等几个方面。以上几方面都是社会主义人才素质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们的发展各有自己的特点,同时又相互联系,起着一种互动的作用。这些要素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个体的完整的素质结构。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的内涵及其任务。五育是我国教育目的规定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人类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培养人的经验的抽象和概括。五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把五育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使受教育者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全面发展教育 体育 智育 美育 德育 寓言中的智慧 Text Text Text Text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 。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 木桶原理给我们的启示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管理学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只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如同一只由参差不齐的木板构成的木

文档评论(0)

印象书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道行思,取则行远,传播传统文化,与道相辅而行。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0144201000052
认证主体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