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功能.pptVIP

  1. 1、本文档共1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屈肌反射与对侧伸肌反射 屈肌反射具有保护性意义。 对侧伸肌反射具有维持姿势的意义。 当前126页,共196页,星期日。 (四)脊休克 脊动物: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的动物。 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手术后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此现象称之为脊休克。 表现:躯体和内脏反射活动减弱或消失。 当前127页,共196页,星期日。 恢复速度:蛙:数分钟 犬:数天 人:数周、数月 脊休克产生的原因:由于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易化作用(提高兴奋性,使反射易于发生)。 当前128页,共196页,星期日。 大脑皮层 前庭核 脑干网状结构 脊 髓 (+) 内脏 躯体 反射 当前129页,共196页,星期日。 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 当前130页,共196页,星期日。 *去大脑僵直 1、对肌紧张的调节 (1)现象 在中脑上、下叠体(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立即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肌紧张亢进现象(角弓反张)。 当前131页,共196页,星期日。 当前132页,共196页,星期日。 去大脑僵直是在脊髓牵张反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过强的牵张反射。 去大脑僵直主要表现为伸肌(抗重力肌)的紧张性亢进。 当前133页,共196页,星期日。 (2)原 因 脑干网状结构 抑制区 易化区 正常情况下,两者对抗而处于相对衡,以维持正常的肌紧张。易化区的活动略占优势。 当前134页,共196页,星期日。 抑制区 易化区 脑干网状结构 小脑前叶 蚓部 大脑皮层运动区 纹状体 小脑前叶 两侧部 前庭核 (+) (+) (+) (+) 肌紧张 (?) (+) 当前135页,共196页,星期日。 2、对姿势的调节 姿势 反射 牵张反射、对侧伸肌反射(简单的姿势反射) 状态反射 迷路紧张反射 颈紧张反射 翻正反射 当前136页,共196页,星期日。 小脑 功能 维持姿势平衡: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 调节肌紧张:脊髓小脑 协调随意运动:后叶中间带(受损伤? “意向性震颤”、“小 脑性共济失调”) 小脑前叶 后叶中间带 ) 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当前137页,共196页,星期日。 四、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基 底 神 经 节 尾状核 壳 核 苍白球 丘脑底核 黑 质 红 核 纹状体 当前138页,共196页,星期日。 (一)基底神经节的功能 调节随意运动的稳定、控制肌紧张、处理本体感觉传入息。 (二)基底神经节损伤的临床表现 (了解) 1、震颤麻痹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PD) 特点:运动过少、肌紧张过强 当前139页,共196页,星期日。 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重点) 丘脑为感觉传导的换元接替站, 只进行感觉的粗糙分析与综合。 丘脑的细胞群可分为三类: 感觉接替核 联 络 核 特异投射系统 中缝核团 非特异投射系统 当前94页,共196页,星期日。 当前95页,共196页,星期日。 1、特异性投射系统   经典的感觉传导路(嗅觉除外)上行到丘脑,在丘脑感觉接替核和联络核换元后,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  特点:点对点投射  功能: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 层发出神经冲动。 当前96页,共196页,星期日。  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经典感觉传道路的第二级神经元的上行纤维经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经过多次换元,到达丘脑的髓板内核群,最后弥散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  特点:弥散性投射  功能:维持和改变大脑的兴奋性,保持觉醒。 当前97页,共196页,星期日。 ⑴特异性:感受器的冲动→固定的(投射)系统(脊髓回脑干)→丘脑→点对点→皮层→特定感觉 特 点:纤维长 换元少 点对点 特定感觉 ⑵非特异:特定感觉→脑干网状结构→多次交换神经 →丘脑网状核→弥散性的到达皮层 特点:纤维短 换元次数多 弥散性 非特定感觉→ 觉醒 当前98页,共196页,星期日。 在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着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称之为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当前99页,共196页,星期日。 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文档评论(0)

hekuncheng59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