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卫生保健》教学配套课件.ppt

《幼儿卫生保健》教学配套课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与许多动物都可以成为本病的传染源。动物中特别是猪的感染率高,因此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2. 传播途径 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其中三带喙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由于蚊虫可携带病毒过冬,并可经卵传代,所以蚊虫不仅为传播媒介,也是长期宿主。 3. 易感性 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多数呈隐性感染,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病例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的儿童,以2~6岁组发病率最高,大多数成人因隐性感染而获得持久免疫力,婴儿可从母体获得抗体而具有保护作用。 (二)临床表现 1. 初期 起病急,体温急剧上升至39℃~40℃,伴头痛、恶心和呕吐,部分病人有嗜睡或精神倦怠,并有颈项轻度强直,病程1~3天。 2. 极期 体温持续上升,可达40℃以上。初期症状逐渐加重,意识障碍、嗜睡、昏睡乃至昏迷,昏迷越 深,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 3. 恢复期 极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神经系统症状逐渐好转。重症病人仍可留有神志迟钝、痴呆、失语、吞咽困难、颜面瘫痪、四肢强直性痉挛或扭转痉挛等,少数病人也可有软瘫。经过积极治疗大多数症状可在半年内恢复。 4. 后遗症期 少数重症病人半年后仍有精神神经症状,称为后遗症,主要有意识障 碍、痴呆、失语、肢体瘫痪、癫痫等。 (三)预防保健措施 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接种疫苗是最为有效的方法。日常生活中讲究卫生,注意灭蚊。幼儿园发现乙脑患儿及时隔离。 四、水痘 (一)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水痘患儿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可发生水痘,但少见。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 3.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幼儿发病最多。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发病较少,妊娠期间患水痘可感染胎儿。病后获得持久免疫,但可发生带状疱疹。 (二)临床表现 1.前驱期 婴幼儿常无前驱症状。年长儿或成人可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及上呼吸道症状,1~2日后才出疹。 2.出疹期 发热同时或1~2天后出疹,皮疹有以下特点: (1)先见于躯干、头部,后延及全身。皮疹发展迅速,开始为红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形成疱疹,疱疹时感皮肤瘙痒,然后干结成痂,此过程有时只需6~8小时,如无感染,1~2周后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瘢痕。 (2)皮疹常呈椭圆形,3~5 mm,周围有红晕,疱疹浅表易破。疱液初为透明,后混浊,继发感染可呈脓性,结痂时间延长并可留有瘢痕。 (3)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最多,其次为头面部及四肢近端。数目由数个至数千个不等。 (4)皮疹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 (三)预防保健措施 1.管理传染源 隔离患儿至全部皮疹结痂,在集体儿童机构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 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用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对污染场所进行消毒。患儿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接种水痘疫苗 用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1周岁以上儿童。 五、细菌性痢疾 (一)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菌痢病人及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其中非典型病人、慢性病人及带菌者由于症状轻或无症状而易被忽略,故在流行病学中的意义更大。 2. 传播途径 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直接或通过苍蝇污染食物、生活用品或手,经口使人感染。地震、战争、洪水等因素可致水源污染,而引起暴发流行。 3.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短暂而不稳定,且不同菌群及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但有交叉耐药,故易复发和重复感染。 (二)临床表现 1. 普通型(典型) 畏寒发热,全身不适;腹痛:便前加重、便后缓解,左下腹明显;腹泻:稀水便或黏液脓血便,10~20次/日,有里急后重。   2. 轻型 类似肠炎,症状轻,易漏诊、误诊。 3. 中毒型 2~7岁幼儿最为多见。全身症状重(以严重毒血症、休克、中毒性脑病为主)、肠道症状轻。 (三)预防保健措施 严格控制传染源,对患儿进行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培养2次阴性。患儿用过的毛巾、手帕、玩具等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平时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六、麻疹 (一)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2. 传播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麻疹病毒大量存在于发病初期病人的口、鼻、眼、咽分泌物及痰、尿、血中,通过患者打喷嚏、咳嗽等途径将

文档评论(0)

158****436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海无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