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教程》教学PPT课件电子讲义.ppt

《西方文论教程》教学PPT课件电子讲义.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方文论教程》教学PPT课件电子讲义1

典型环境论 在强调反映现实基础上,他要求作家还必须理解和体会人物在他的安置环境中,将会如何行动和说话。又说,“这些细节只有在事件的现实环境中才有真正的意义,而被孤立起来的故事却阉割了这个环境。”[1] [1]《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周扬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05页。 论现实生活 艺术作品对现实中相应的方面和现象的关系,正象印画对它所要复制的画的关系。印画是由原画复制出来的,并不是因为原画不好,而是正因为原画很好;同样,艺术再现现实,并不是为了消除它的瑕疵,并不是因为现实本身不够美,而是正因为它是美的。印画不能比原画好,它在艺术方面要比原画低劣得多;同样,艺术作品任何时候都不及现实的美和伟大;但是,原画只有一幅,只有能亲自去参观那陈列这幅原画的绘画馆的 人,才有机会欣赏它,印画却成千幅地传播于全世界,每个人都可以随意欣赏它,同样,现实中美的事物并不是人人都能够随时欣赏的,经过艺术的再现(固然拙劣、粗糙、苍白,但毕竟再现出来了)却使人人都能随意欣赏了。[1] [1]《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周扬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91—92页。 悲剧观 悲剧是人的苦难死亡,这苦难和死亡即使不显示出任何无限强大与不可战胜的力量,也已经完全足够使我们充满恐怖和同情。无论人的苦难和死亡的原因是偶然还是必然,苦难和死亡都是可怕的。[1] [1]《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周扬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32页。 论想象 同现实的事物相比较,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想象的事物“在强度上是微弱的,在内容上是贫乏的”。因此,“幻想的奔放对于我们的时代很少意义,不仅在科学领域如此,在艺术领域中也是如此”[1]。 [1]《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周扬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页。 三、杜勃罗留波夫 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唯物主义哲学家、现实主义文学批评家。 主要论文有《论俄国文学发展中人民性渗透的程度》、《什么是奥勃洛摩夫性格?》、《黑暗王国》、《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真正的白天什么时候到来?》等。 文学同生活 “不是生活按照文学理论而前进,而是文学随着生活的趋向而改变。至少到现在为止,不仅是我们这里,到处都一样。”[1] [1]《杜勃罗留波夫选集》第二卷,辛未艾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版,第130页。 多余的人和“黑暗王国” 1859年先后发表《什么是奥勃洛摩夫性格?》和《黑暗王国》。“奥勃洛摩夫性格”也就是普遍出现在这一时期俄国文学中的“多余的人”的性格。杜勃罗留波夫根据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和冈察洛夫的作品,深刻分析了产生“多余的人”的社会条件、他们的蜕变过程和杜勃罗留波夫的寄生性质,认为只有同杜勃罗留波夫性格作斗争,才能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人。 《黑暗王国》则是分析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剧作。杜勃罗留波夫指出奥斯特洛夫斯基熟悉俄国社会生活,是描绘人类性格和心理活动的天才,并且是抓住了生活的实质、时代的脉搏。他把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大雷雨》之前众多剧本中所描绘的俄国生活,称作“黑暗王国”的形形色色方面。这个“黑暗王国”,指的就是农奴制度和宪兵统治,一种人专横跋扈,一种人倍受欺压的沙皇俄国。 现实主义的真实性 实性是“我们决定每一种文学现象的价值等级和意义底尺度”[1] [1]《杜勃罗留波夫选集》第一卷,辛未艾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版,第281页。 典型性和形象性 杜勃罗留波夫提出了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理论,他认为人物的典型性产生于典型环境,同时表征着时代的特征。他把典型的真实性同形象结合起来,把艺术形象作为现实主义艺术论的最根本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他的形象性原则,认为艺术形象是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的产物和表现。 人民性 一方面“我们把人民性了解为一种描写当地自然的美丽,运用从民众那里听到的鞭辟入里的语汇,忠实地表现其仪式、风习等等的本领。”但另一方面: 要真正成为人民的诗人,还需要更多的东西,必须渗透着人民的精神,体验他们的生活,跟他们站在同一的水平,丢弃等级的一切偏见,丢弃脱离实际的学识等等,去感受人民所拥有的一切质朴的感情。[1] [1]《杜勃罗留波夫选集》第二卷,辛未艾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版,第184页。 四、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1828~1910)出生于图拉省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一个大贵族家庭。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先后进入阿拉伯语文系、土耳其语文系、法律系和哲学系学习。1851年开始创作,写了《童年》(1852)、《少年》(1853)等自传体小说。1862年开始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写了《战争与和平》(1863—1869)和《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在《忏悔录》(1879—1880)中,托尔斯泰宣布与上层贵

文档评论(0)

158****436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海无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