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汉语研究期末复习.docx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代汉语研究期末复习 近代汉语研究期末复习 近代汉语研究期末复习 第一章 近代汉语的历史范围 一汉语的历史分期 (一)20 世纪初,高本汉、钱玄同的分期: 1. (瑞典)高本汉: (1) 《诗经》以前是太古汉语。 (2) 《诗经》以后——东汉是上古汉语。 (3)六朝——唐是中古汉语。 (4)宋代是近古汉语。 (5)元明是老官话。 (《中国音韵学研究》赵元任、李方桂、罗常培译) 2.钱玄同: 周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现代 钱玄同《文字学音篇》 1918 年 以上都是从汉语语音的标准来明确“近代汉语”。 (二)王力先生的分期情况 : 1.分期: (1)公元三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为上古期。 (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 (2)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为中古期。 (十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 (3)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 (自 1840 年鸦片战争到 1919 年五四运动 为过渡阶段) (4)二十世纪(五四运动以后)为现代。 以语法为主要依据,结合语音演变。 判定近代汉语的依据: 1.全浊声母在北方话中消失; 2.-m 尾韵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3.入声在北方话中消失。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 1980 年版 2.影响: 潘允中关于汉语史的分期: (1)上古时期:殷商——西汉(东汉是过渡时期) (2)中古时期:两晋——隋唐五代 (3)近代时期: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 (4)现代时期:“五四”运动以后 潘允中《汉语语法史概要》中州书画社 1982 年版 太田辰夫《汉语史通考》(1988 年)也赞成王力先生的意见 (三)吕叔湘分汉语史为两段: 1 古代汉语 以晚唐五代为界 2 近代汉语 现代汉语只是近代汉语内部的一个分期,不能跟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鼎足三分。 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自序》 1984 年 从文献语言反映实际口语的情况着眼。 (四)日本汉语家: 1 汉以前是“上古”。 2 六朝——唐末是“中古”或“中世”。 3 宋元明是“近世”。 4 清代是“近代”。 二、关于近代汉语的历史范围 (一)几种见解 王、吕、潘的意见见上 1.胡明扬: 上限不晚于隋末唐初,下限不晚于《红楼梦》以前(他认为《红》对话部分反映的口语应该是 现代汉语)。 胡明扬《近代汉语的上下限和分期问题》 1986 年 10 月,第二节近代汉语学术讨论会(上海)后 收入《近代汉语研究》 1992 年 分期依据: (1)语音上:阴阳入对应的严整格局开始动摇,入声韵-p,-t,-k 从相混到消失;全浊声母消 失; -m 韵尾消失。 (2)语法上:“的”“了”“哩/呢”的出现和全面代替旧的助词系统;“这、那”代替“此、 彼”;“将/把”字句的出现和发展;“动+将+趋”的出现、发展和消失。 (3)语汇中“我、你、他”(还有“们”)的出现和全面代替“吾、汝、其”等古汉语人称代 词。 2.蒋绍愚:唐初——清初 《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年 “近代汉语是从唐初到清初人们在口语和反映口语的书面语中使用的汉语。” 3.向熹 公元 13 世纪——公元 20 世纪初,即元明清时期 《简明汉语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年 以上诸家的意见有两点共识: 1.同意“近代汉语”这个术语; 2.同意近代汉语为独立的阶段。 (二)汉语史是“二分”还是“三分” 汉语分为“文言”和“白话”两大系统,“白话”的来源可追溯到唐宋时期。从这个角度看, 吕叔湘先生的“二分”主张是有道理的。 从另一方面看,唐宋时期的白话和现代汉语还有相当的不同,我们常称之为“古白话”。 现代汉语语法、语音、词汇体系的诸要素,从唐宋后逐渐出现,然后才逐步定型、成熟,变成 现代汉语这个样子。所以,在一个较长的的历史时期中,汉族人使用的语言逐渐地和我们今天 所说的语言(现代汉语)趋近,但又和现代汉语有相当的不同。如果我们把这样一个历史时期 的汉语称为“近代汉语”,那么,这就是“三分”了。 “三分”的优势: 消极原因:若不三分,“中间一段”汉语史缺乏名称; 积极原因:使近代汉语的 研究范围更加集中、目标更明确。 (三)确定近代汉语历史范围的困难之处 1.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异; 2.语法、语音、词汇发展不同步。 (四)认识主干和部分重叠原则 (袁宾《近代汉语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2 年) 1.认识主干原则 (1)旧质消亡,新质的产生需要积累; (2)古代汉语的下线和现代汉语的上限问题。 2.部分重叠原则 非主干部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墨臻网络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6027046000022
认证主体苏州墨臻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20506MA26CPT988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