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docx

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docx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2016--2017 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大纲 第十三章 热和能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 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 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 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 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 r 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 0 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 力; ② 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 距离大于 10 r 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0 了。 第二节 内能 1、内能: 定义: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叫 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 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 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 温度却保持不变) ,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 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 物体的内能越大。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 转化为内能) 。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 化为机械能) 。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 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 (主要是机械能) 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 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 单位是焦耳。 (热量是变化量, 只能说 “吸收热量”或 “放出热量”, 不能说“含”、 “有”热量。 “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第三节 比热容 1、比热容: 水Q= 吸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1℃时吸收(或 水 Q = 吸 比热容用符号 c 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 J/(kg ·℃)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 c =4.2 ×103J/(kg ·℃),物理意义为: 1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 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4.2 × 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 状态 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 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 间) :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 吸收热量 (加热时间) 相同, 比较升高温度: 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 吸 0 c = m(t -t 吸 0 c = m(t -t ) m 0 Q c(t -t ) 0 ②温度降低时用: ②温度降低时用: Q 放 = cm(t0 - t) c =放mt t(-) 0 Q m=放ct t(-) 0 Q——热量——焦耳(J);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J/(kg ·℃)); m——质量——千克(kg) ; t——末温——摄氏度 (℃); t ——初温——摄氏度(℃) 0 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 (了) 10℃”,前者的“10℃”是末温(t),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 量(△t)。 由公式 Q=cm△t 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 比热容、质量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墨臻网络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6027046000022
认证主体苏州墨臻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20506MA26CPT988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