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Fundamentals of Hydrogeoloy水文地质学基础 第七章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Recharge,Discharge of G.W. 本章内容 地下水是通过补给与排泄两个环节参与自然界的水循环 补给: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 排泄:含水层或含水系统向外界排出水量的过程 7.1 地下水的补给 7.2 地下水的排泄 7.1 地下水的补给 补给使含水层的水量、水化学特征和水温发生变化 ■ 思考:补给获得水量后,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会发生什么 变化? ● 地下水位上升,增加了势能,使地下水保持不停的流动 ● 由于构造封闭或气候干旱,得不到补给,地下水的流动将停滞 ■ 补给的研究包括:补给来源、影响因素与补给量 ■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有: ● 天然: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及相邻含水层的补给等 ● 人类活动有关的:灌溉水入渗、水库渗漏及人工回灌 7.1.1 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讨论:入渗机制?影响因素?补给量的确定?? 1、大气降水入渗机制 ● 包气带是降水对地下水补给的枢纽,包气带的岩性结 构和含水量状况对降水人渗补给起着决定性作用 ● 目前认为,松散沉积物的降水入渗有两种方式: 降水入渗的现象— 两类空隙的入渗过程—总结: 均匀砂土层—活塞式(piston/diffuse) 含裂隙的土层—捷径式(bypass) 7.1.1 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 “活塞式”入渗—适用条件:均匀的砂土层 ←降水初期t1 : 土层干燥,吸水能力很强,雨水下渗快 ←降水延续t2 : 土层达到一定的含水量,毛细力与重力共同作用, 下渗趋于稳定—渗润阶段,渗漏与渗透阶段 ←降水再持续: 当土层湿锋面推进到支持毛细水带时, 含水量获得补给,潜水位上升 降水入渗过程 水分分布曲线 降水入渗过程 入渗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下渗过程水分分布曲线 下渗过程中水分分布带 7.1.1 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捷径式”下渗 —空隙大小极悬殊 ① 捷径式下渗,新水可以超过 老水,优先达含水层; ② 捷径式下渗,不必包气带达到饱和即可补给下方含水层。 7.1.1 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2、降水补给的影响因素 ● P = RS + E +ΔS + qs ● 气候因素(P,E); 降水总量,降水强度,降水频率; 降水延续时间 总量大,强度适中,间隔短,时间长的绵绵细雨最有利。 温度适中,温差较小,相对湿度大,蒸发强度小。 ● 地形: 高或低,陡或缓 ● 地质: 渗透性愈大则愈有利 ● 地下水位埋深: ● 其他: 7.1.1 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3、补给量的确定方法 ● 平原区一般采用入渗系数法(α) ● 降水入渗系数多用年平均值表示 由经验与实验等方法得出 全年降水入渗补给量: Q = P · α· F · 1000 m3/a,mm,无量纲,km2 ● 降水入渗系数可用入渗试验仪、地中渗透仪来测定 ※ 书中P69-70,介绍了水位动态法和山区降水入渗确定方法 双环入渗试验装置 地中渗透仪结构图 7.1.2 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要求以自学为主) ■ 地表水体(河、湖、水库等)都可以成为地下水的补给 来源 ■ 河流补给: 因地而异(空间上),不同部位,岩性等;因时 而异(时间上),不同季节,不同补排关系 ● 比较长年性河流与季节性河流对地下水的补给的异同点? ● 河流补给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 如何确定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 ■ 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 有水力联系 ● 地表水水位高于地下水水位 季节性河流 河流的不同部位 季节性河流补给地下水 河流不同部位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 7.1.3 含水层之间的补给 ■越流——地下水 量的内部转化 ■潜水—承压水之 间的补给 ■思考题: 图7-11(右图) 中泉水的大小与 哪些因素有关! 越流 越流量如何计算? 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含水层通过钻孔发生水力联系 含水层通过导水断层发生水力联系 7.2 地下水的排泄 地下水排泄的研究包括: 排泄方式、影响因素、排泄量的确定 ■排泄方式: ● 泉(点状排泄) ● 向地表水体泄流(河流—线状)、向相邻含水层的排泄 ● 蒸发(面状排泄) ■前两种排泄方式称为径流排泄,与蒸发排泄的区别: ● 径流排泄—水分(盐分
我们是专业写作机构,多年写作经验,专业代写撰写文章、演讲稿、文稿、文案、申请书、简历、协议、ppt、汇报、报告、方案、策划、征文、心得、工作总结代写代改写作服务。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方案,商业计划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成果鉴定,项目建议书,申请报告,技术报告,初步设计评估报告,可行性研究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实施方案评估报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