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三单元 主题三 场域与对话——公共空间里的雕塑 说课稿-2021-2022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docx

【教案】第三单元 主题三 场域与对话——公共空间里的雕塑 说课稿-2021-2022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场域与对话 公共空间里的雕塑》 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雕塑艺术,第五课时《场域与对话——公共空间里的雕塑》。 相比传统教学本课我采用逆向设计,评价先行,体现教学评一体化。“逆向设计”是学习目标设定后,设计用于证明目标达成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设计先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并嵌入教学活动中去。 我将从“教学分析:教什么,学什么?教学评价:学的如何?教学实施:怎么教,怎么学?以及教学反思:本课优缺点有哪些?”这四个方面问题,来谈谈 我对本课的所思...所想...。 一、教学分析 (一)课程标准 在雕塑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理解雕塑、鉴赏雕塑、创作雕塑以及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 纵观全书,雕塑艺术位于全书的第 3 单元,是绘画艺术的延续升华,也是建筑艺术的教学起点,和其他单元既有联系又相互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教材,确定本单元的教学定位,既照应教材整体性和延 续性,又突出单元独立性。 (二)教材分析--教材内容 本单元以纪念与象征、体量与力量、场域与对话,形成明线,同时紧密围绕雕塑概述、中外雕塑传统和现代雕塑三个板块形成暗线。在一明一暗的体系设置 中,揭示出匠心之用-雕塑艺术, 设计意图:新时代,核心素养目标让我们从课时教学设计走向大单元设计下分课时实施,确定本单元各主题的课时安排和逻辑关系。 教学时我把基本问题分解成小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以及持续理解,有效地深化思维、不断探究学科大概念,从而落实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根据教材分析,我确定了以下学习重点,了解城市雕塑在公共空间中的价值与意义。 设计意图:学习重点是学生应该掌握和理解的知识,是教学的关键,也是解 决主要问题的着手点。 (三)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的落脚点,是对“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是学习目标设定的基础。 学习需要:即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减去目前的学习状况,其中的差距就是学 生在能力、素质方面的不足,就是最近发展区。 学生:在知识方面,初中已学过“如何欣赏雕塑作品”等课,对雕塑知识有一些了解;在能力方面,对当代雕塑艺术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心理方面,高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适合探究式学习。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学习重点,了解城市雕塑在公共空间中的价值与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情的分析,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突破难点。 教学资源开发 结合课程实施需要和实际条件,充分开发身边的美术课程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校内资源、参观当地雕塑纪念馆、图书馆以及民间艺人工作坊,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学习目标 根据课标、教材、学情和资源的有机结合等,我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在图像识读方面,学生能能区分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和陈列性雕塑作品; 在文化理解方面,能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了解城市雕塑在公共空间中的价值与意义; 在审美判断方面,养成欣赏雕塑的角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念,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尊重世界多元化。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目标既可测可评,又关联核心素养。 二、教学评价 为了检测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我设计与目标匹配的评价任务,也就是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检测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和个别差异。形成性评价,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给教师提供反馈。 总结性评价,在单元教学活动结束之后,依据学习目标,检测目标达成情况, 评定学业质量水平。 三、教学实施 (一)教法、学法 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有任务驱动、问题引领、点拨解释,对应的学法是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 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过程 本课由情境导入、新课探究、课堂小结三部分组成。 在情境导入环节用时约 3 分钟;在新课探究部分,环节一用时约 7 分钟; 环节二用于突破重难点约 15 分钟;环节三约 13 分钟;课堂小结用时约 2 分钟, 教学总时长为 40 分钟。 下面具体讲述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以向党一 00 周年献礼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分析、思考去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知识回顾:通过知识回顾对学生进行了诊断性评价,巩固了单元知识,并为 下一步了解分析公共雕塑的特点作铺垫,创作者说的视频为学生进一步答疑解惑,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一。 环节一:通过分析《旗帜》、《五月的风》,让同学们自主探究雕塑在公共空 间中起到契合环境和城市象征的作用。 环节二:引导学生走近雕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ylxz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