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亲人离世,他们或许希望这么与你告别
如果说世界上最不愿意被谈起的事情,想必就是“死
亡”,所有人都会面对,但所有人都讳莫如深。
这两天,一档轻松欢乐的说话达人秀《奇葩说》 ,重新将生
死观这个沉重的话题抛向了大众。面对罹患绝症的亲友,我
该不该鼓励 TA 撑下去?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死亡是不吉利的事,所以很少有人讨论
它,正视它。直到有一天死亡突然降临,打的我们措手不及
泪流满面,那个时候,或许我们会后悔,早该认真思考这个
问题。 当亲人身患绝症,比起一味地挽留,我们应该尊重
他们选择自己生命的权利。亲人之间的缘分,就是看着对方
的背影渐行渐远,我们所能做的是用充满爱意的目光送别他
们的背影。 身患绝症的亲人想要放弃生命,可能是他们的
身体已被病痛折磨到了极致。 我们总是有太多的面子、 规矩,
这些形式化的东西往往阻挡了真心的表达。何不都坦然一
点,知道可能明天就不会再见了,那就不要再假装用“肯定
会好起来的”这样的话来搪塞。一位乐观的女舞蹈家曾说,
“人生是一场 party ,我要先走了, 但我希望你们继续快乐的
玩,而不是为了我要停下音乐、收起笑容、穿上外套严肃地
送我。”马东回忆起父亲马季时说,因为父亲突然离世,在
他临终前没能见上最后一面,这份心中的遗憾直到三年后才
渐渐放下。 其实,我们和亲人的关系正如这段动人的小诗:
你是那颗星星,我是你旁边的这颗星,我的整个轨迹被你影
响。即使有一天这颗星星熄灭了,它变成了暗物质,它变成
了看不见的东西,它依然在影响着我的轨迹,你的出现永远
改变着我的星轨,无论你在哪里。对于绝症病人来说,什么
才是真正的关爱? 一个人的生死,他自己有没有权利决
定?谁又有权利决定?
就像《奇葩说》里辩手们的辩论,正反两方都在试图努力去
理解临终病人真正的心理活动。但其实这其中最大的意义,
不是辩论上的输赢,而是活着的人们终于开始勇敢地直视死
亡的“目光” ,并由此产生深刻的思考。
我们为什么不愿谈论死亡?
我们都要面对死亡,可为什么告别变得这么难?蔡康永说,
因为我们不太喜欢练习这件事,明明知道每一个人都会死,
但我们一聊到死亡的时候整个人都会错乱。
我们为什么不愿谈论“死亡”? “选择与尊严”公益网站
创办人罗点点说, 一方面因为中国是个 “好生恶死” 的民族,
连孔子都说“不知生焉知死” ,不愿和他的弟子谈论死。这
是传统生产力低下的社会,对死亡没有理性了解时的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每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作为生命的
最后一个部分———死亡的质量也会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
重视。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关于死亡的教育还是太少。作为
一名曾经的医生, 罗点点说: “医生受到的医疗教育都是 ‘只
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抢救到底’ 。‘到底’,说白了就是抢救
‘到死’。可每当我看到临床抢救也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
时,就会非常纠结,会有疑问:作为医生应该帮助病人,为
什么帮助不了?那个时候,我们并不知道答案。老师除了教
我们如何抢救病人外,并没有教给我们怎么让临终的病人更
好地死。”的确,因为我们骨子里避谈死亡的“文化基因”
也好,还是本能地害怕、恐惧也罢,我们变得如此不擅长面
对这堂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必修课。
“读懂”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一位网友分享了面对亲人死亡的经历,也许你我将来也会遇
到:“很多时候,最后时刻的亲人和病人之间的沟通并不是
两个理性人的沟通,疾病和死亡让双方都变成了全世界最敏
感的人。比如下班晚陪床来晚了,病人就会觉得是不是嫌我
麻烦不想来了?在病房里接了个电话,病人就会觉得是我耽
误了你的工作?如果没有精力照顾把病人送进疗养院或者
请护工,病人会不会认为自己被抛弃了?
疾病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能够磨光所有的理性。久病
的老人试探子女是否重视她,疲惫的子女家财耗尽身背债务
也不敢放弃治疗,生怕父母或者外人说他不孝。
在真实的人生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