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同声传译的心理过程模式与工作记忆探微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同声传译的心理过程模式与工作记忆探微 1
1 口译心理过程模式 发展 回顾 2
2 同声传译过程中的“工作记忆” 4
3 译员素质的培养 5
4 结语 8
文2:谈工作记忆与类比推理 8
一、简述工作记忆与类比推理的相关知识 8
(一)工作记忆 8
(二)类比推理 9
二、工作记忆对类比推理影响的研究方法 10
三、工作记忆对类比推理的影响 10
参考文摘引言: 12
原创性声明(模板) 12
文章致谢(模板) 13
正文
同声传译的心理过程模式与工作记忆探微
文1:同声传译的心理过程模式与工作记忆探微
同声传译作业之所以成为心理语言学理论的一个最大挑战和实验场地,是因为同声传译同时涉及语言理解和生成,对译者语言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要求非同小可;正是因为理解与生成同时进行,同声传译对“工作记忆”的要求也非常之高。另外,同声传译又蕴含着极其复杂的心理认知“加工”过程,译员在同声传译作业过程中是一位独立的个体,这显然对译员的“工作记忆”资源要求甚高。因此,同声传译并非语言理解和生成的简单组合,同传理论也并非语言理解和生成理论的简单组合,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方面来说,都有其自身明显的特殊性。本文试图对level(1989)言语生成模型、De Bot(1992)双语口语生成模型和董燕萍的口译心理过程模式(2005)进行一个系统的回顾和综述,并从“工作记忆”角度对同传译员素质的培养提出一些建议。
1 口译心理过程模式 发展 回顾
莱沃尔特(level)的“言语生成模型”
莱沃尔特(level,1989)是荷兰心理语言学家,曾经提出了一个“言语生成模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概念形成器(conceptualier)、构成器(formulator)和发音器(articulator)。概念形成器产生前语言信息(preverbal message);前语言信息输入构成器,构成器产生内部语言计划;内部语音计划被输入发音器,发音器产生外显的、人们可以听到的言语。该模型还有三个辅助要素:听辨、言语理解系统和监察。通过听辨和言语理解系统,说话人可以对自己的话语进行监察,从而使说话人有可能发现并纠正自己的话语。莱沃尔特的“言语生成模型”,其最终目的是对自己的言语进行监察,避免失误。
mees De Bot的“双语生成模型”
mees De Bot(1992)对level“言语生成模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作了一些修正,建立起“双语生成模型”(bilingual production model)。Kees De Bot 认为,“双语生成模型”和母语生成模型应该是一样的,除了在以下这些方面有所不同:
在概念形成器中,“宏计划”及其所需要的背景知识是双语共享的,而“微计划”在两种语言中各自独立。表达意图的前言语信息包括语言的选择,即准备使用哪种语言来表达该信息。
模型的第二部分“构成器”在两种语言中各自独立;前言语信息中的语言选择激活所选语言的构成器。两种语言共享一个心理词库,但词块和形式之间的关系不像单语中那样一一对应,也就是说,一个词块可能与多种具有不同特征的形式联系起来。在词块中,意义和句法信息之间的关系也不是那样不可分割。
发音器是双语共享的,储存着大脑已经掌握的两种语言所有可能的声音。
董燕萍的“口译心理过程模型”
蔡小红于2001年在《以跨学科的视野拓展口译研究》一文中提出了“交替传译过程模式”。董燕萍(2005,144)在他人(level,1989;De Bot,1992;蔡小红,2001)研究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口译心理过程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步骤:
言语听辨和理解。
言语计划。
形式合成。
发音。另外,考虑到认知的“ 经济 原则”,董燕萍认为,在同声传译中,两种语言共享一个言语听辨和理解系统,只是各自使用的心理词库有所不同而已。
2 同声传译过程中的“工作记忆”
上述一些模型,可以说都在某种程度上揭示出了口译工作的心理过程,其中,每一步操作及其结果都是工作记忆中的内容,也就是说,工作记忆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需要暂时保存从长时记忆(如百科知识、词库信息)中提取出来的信息,而且需要暂时保存加工的结果。认知心理学家(Baddeley,1998)从实验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角度,以大量实验论证了“工作记忆”的存在,认为“工作记忆”包括一个中央执行成分(the central executive)及三个缓冲区——“语音环”(Phonological loop)、“视觉空间模板”(visio-spatial sketch Pad)以及“情景缓冲器”(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从认知角度诠释定语从句的汉译.doc
- 也谈话语分析的批评性.doc
- 投射理论在新闻转述语分析中的运用.doc
- 非语言交际及其与文化的关系.doc
- 浅析英语谚语的文化价值.doc
- 从合作原则对英语会话幽默探析.doc
- 英汉复指与易位及其理据.doc
- 论语篇与语用的关系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doc
- 论中英文植物词的联想意义差别.doc
- 从符号学角度看间接言语的理解.doc
- 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运河中学中考生物二模试卷+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中考冲刺数学模拟预测卷+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田家炳中学中考数学四模试卷+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西省吉安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九年级(下)中考三模数学试卷+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二中中考数学二模试卷+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模拟卷+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九年级数学模拟卷+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外国语学校中考数学一调试卷+答案解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