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的MRI诊断参考.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括约肌型瘘 瘘管在6点钟方向通过内、外括约肌,脂肪抑制图显示更清晰。 * 经括约肌型瘘,开口于11点钟方向。 * 括约肌上型瘘,在坐骨肛门区,可见两个道,右侧道走行于耻骨直肠肌(星)上方,粘膜开口位于齿状线水平(黑箭) * 括约肌外型瘘 左侧坐骨肛门窝可见小脓肿,瘘经过肛提肌,其位于括约肌丛和外括约肌之上。 * 复杂瘘 左臀部两个道合成一个道(图1,2) 突破外括约肌(图4) 括约肌间隙又分为两个道(图5) 括约肌间隙一个盲端(图6) 粘膜缺损位于1点钟方向。 * * 克隆氏病 克隆氏病合并肛瘘 * 肠壁增厚 * 轴位压脂序列示透壁炎症致肠系膜脂肪渗出 * 治疗 重点是消除原发和继发瘘管,防止复发,重获控制排便的能力。治疗方式依据瘘管解剖,如果是简单瘘,粘膜瘘口在手术室内可探及,确定瘘口位于齿状线,则可以打开瘘管。这种方式仅用于外括约肌未受累患者。 挂线疗法,用橡胶带或止血带穿过瘘管,每两周紧一次,达到缺血坏死,这时,挂线缓慢通过肌肉。其优点是肌肉被缓慢切割的同时,纤维组织形成,从而尽可能减少对括约肌丛的损害。 若是括约肌外型瘘,则打开低部,直肠粘膜瘘口用手术关闭。 * 该病例是括约肌间型,粘膜缺损在1点钟。瘘道可见线状低信号影,为挂线疗法中。 * 鉴别诊断 * 藏毛窦炎 臀上小脓肿。 与括约肌丛无关。 * 直肠炎 自诉肛周不适,未见瘘口,MRI示由于直肠炎所致弥漫性直肠粘膜增厚 * 坐骨肛门间隙脓肿 右侧臀部坐骨直肠间隙脓肿,与括约肌丛无关。 * * 直肠-肛管瘘 * Publicationdate January 21, 2009 肛周瘘,常简称肛瘘,是一种常见疾病,常因术中感染灶未清彻底清除而复发。 术前MR能帮助防止复发。 本文重点讲述肛瘘的解剖、病理、分类及扫描方式。 by Susanne Tonino and Robin Smithuis * 解剖 解剖学上:肛管自会阴皮肤延伸至齿状线。 外科学上:肛管自会阴皮肤延伸至肛门直肠环。 肛门指检摸到的环形上界为耻骨直肠肌。 肛管直肠环位于齿状线以上大约1-1.5厘米。外科肛管的总长度约为4 - 5厘米。 * 解剖 肛门括约肌由三层组成: 内括约肌:连续的环状直肠平滑肌,休息时不自由收缩,排便时舒张。 括约肌间隙。 外括约肌:自主性的横纹肌,分三层,为一个功能单元。此三层向上与耻骨直肠肌及肛提肌相延续(如图)。 * * 耻骨直肠肌起源于耻骨联合两侧,形成“吊环”环绕肛门直肠部。 * 耻骨直肠肌休息时收缩,使直肠肛门交界区形成80度角。排便时舒张。 * 在轴位和冠状位MR图上,肛门括约肌各层及周围结构显示清晰。 * 肛瘘 肛瘘是肛管粘膜上皮与皮肤间的异常连接。 肛瘘的原因: 原发性 肛门腺管阻塞致排泄障碍并感染,脓肿形成,肛瘘形成(最常见原因) 继发性 医源性(痔疮手术) 肠管炎性疾病(克隆氏病较大肠炎性溃疡多见) 感染性(病毒,真菌或结核) 恶性肿瘤) * * 分类 应用最广泛的分类法是Parks分类法,分成四种: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型及括约肌外型。 最常见的瘘是括约肌间型和经括约肌型。 括约肌外型瘘不常见,仅见于多次手术患者。这些病例中,原发瘘管与肠道间联系已消失。 表浅瘘是一种与括约肌或肛周腺体无关的瘘,不包括于Parks分类之中。它们常由于克隆氏病,或是肛门直肠手术如痔切除术或括约肌切开术所致。 * * 扫描方式和报告 扫描方式 需要三个方位定位像,以便于定位肛管的轴位和冠状位

文档评论(0)

i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春市夕秋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781MA55YY8A1L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