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_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历史_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二学生。 从知识基础来看,经过初一的学习,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比较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能独立进行思考。但是以直观思维为主,缺乏综合分析和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前两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学习,学生对革命的艰难和武昌起义革命形势比较了解,容易理解中华民国创建的背景,但在理解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抽象内容上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尽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史实资料,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能充分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从而更好的理解本课内容。 从生活经验来看,初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影视作品等方式,对中华民国有所了解,为本课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经验基础。但中华民国距今久远,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了解较少,理解起来有难度。 效果分析 在本节课教学中,形式新颖,思辨性强,整体上把本课知识点进行整合和细化,教学中通过整合教材、篇章教学、创设情境、分析讨论等多种方法让历史课堂鲜活起来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民族责任的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在快乐中都能有收获,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课堂上采用了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所以课堂上的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比以往有了大幅度的改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以“民国初期观察报(1912.01-1912.04)”为主题,梳理历史知识,了解中华民国创建的史实,并能联系中国革命的艰难。 通过合作探究。如在“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革命成果”的问题上,采用了阅读--交流--讨论的方式,学生有沟通、认同,有争鸣、反驳,由开始的漫说,到深层次的思考,最终到“袁世凯”、“清政府”“立宪派”、“帝国主义”等多个方面进行讨论探究,学生活动的过程,事实上变成了智慧生成的过程。将课堂真正的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 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用大量文字和图片资料,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引导学生掌握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通过学习,让学生与历史融为一体,与时代融为一体,培养了他们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 本课是人教版2017版第三单元的第三课,上承辛亥革命,下启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本课共3个子目:中华民国的建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个子目之间是一种逻辑递进关系,全方位呈现了中华民国的创建前后的历史。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标志着辛亥革命达到高潮是这场革命取得的两个重要成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背景,中国从此开始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先进中国人“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一次探索和尝试,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学习西方器物、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的过程。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辛亥革命“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它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自此以后,“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时代意识,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势不可挡。辛亥革命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意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2020年10月12日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中华民国建立的基本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概述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探究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探究辛亥革命后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刻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通过“孙中山该不该让位给袁世凯”的辩论,学会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全面认识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认识到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学习革命先驱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 中华民国建立的基本史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教学难点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教法分析 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 学法分析 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问题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请大家观看视频后,告诉老师视频中是什么事件? 引出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振荡了整个华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