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轮复习课二氧化碳》教学反思
抚顺市二十三中学 孙晓薇
4 月 28 日我上了一节二氧化碳的二轮专题复习课。为使以后在教学过程中
明确思路,面对中考紧迫的时间内进行有效复习,现对这一节课进行一下反思。
二氧化碳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气体, 是继学生学过氧气后需认识的另一种重要
气体 , 而且它几乎贯穿了整个初中化学教材,该气体与日常生产、生活实际紧密
联系。在生物等其他学科中也多有涉及。 这是一个好事, 因为学习自己熟悉的东
西总是比较容易的, 至少在心理上是熟悉的。 但是固有的知识经验有时也会影响
我们应该达到的学习效果, 先入为主的思想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往往对复习
课没有学习兴趣, 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仅要精心组织复习内容, 还要所教
学内容尽可能的生活化怎样扬长避短, 既能利用已有的经验, 又能激发学生的好
奇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求学欲望,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技术难题。所以,我又再
次研究了今年的考纲和新课标。
《课程标准》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是: 1.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2 .能结合
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3 .从利与弊角度全面认识二氧化碳及其对
环境的影响。 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了两条线。 明线设计是: 以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为
主线,由学生归纳出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和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并书写有关的化
学方程式。 通过观察得出三个结论: ①产生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很多, 但参与
自然界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有哪些?②举例说明这些与二氧化碳有关的化学反应
在生产、生活和实验室中都有什么用?解决什么问题?③最终得出二氧化碳对我
们有利也有弊。 暗线设计是: 通过学生对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和生成二氧化碳的
途径,从而得出得出与二氧化碳有关的反应进而由学生归纳总结发现一些规律和
学习的方法。 隐含在提升学生知识、 方法的同时, 培养学生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 本人认为本节教学基本达到预期的目的, 很好的实现教
学设计的要求。 大家认为,本节教学及其设计较好的符合复习教学要求和新课标
课堂教学要求。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新”上: 1. 内容处理“新”:本课教学不是仅
为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而复习, 不再简单的列举二氧化碳的几条性质和用途
对环境的影响等, 而是将有关的知识置于具体的问题情景之中, 将“裸露”的化
学主干知识进行包装, 将知识置于具体的问题情景之中进行重组。 2. 教学模式
“新”:本课教学教师打破过去复习惯用的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 让学生逐
一回顾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用途、制法、对环境的影响等固有的思维模式,而
是呈现问题, 在问题中隐含相关知识; 同时教学注重“敛、 散”结合——设置开
放性问题, 让学生充分的思考与讨论, 再讨论的基础上, 归纳总结出相关的性质
用途;并将有关的性质迁移到新的问题情景中,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
能力。并最终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提升。 3. 学习方式“新”: 知识的复习
归纳,不是通过逐一回顾而得到的,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问题的发现、解决,体
验、归纳、总结相关的化学知识并在最终很自然的总结出了存在的规律和方法。
这种教学很好的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体验、思考、交流,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和教师的组织、 引导作用。在整节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