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导论0706中华文化大一统格局形成过程中巴蜀贡献(三).doc

国学经典导论0706中华文化大一统格局形成过程中巴蜀贡献(三).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经典导论0706中华文化大一统格局形成过程中巴蜀贡献(三) 国学经典导论0706中华文化大一统格局形成过程中巴蜀贡献(三) 国学经典导论0706中华文化大一统格局形成过程中巴蜀贡献(三) 07-06 中华文化大一统格局形成过程中的巴蜀贡献(二)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修筑成都城;李冰治水,天府之国形成;文翁兴学;移民潮这些重要史实,可以说,巴蜀地区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为巴蜀文化在中华文化大家庭中崭露头角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那么,在中华文化大一统格局形 成过程中,巴蜀地区究竟做出了哪些重要的贡献 呢? (一)、物质文化的空前盛况 上一节,我们了解到,秦时,成都“与咸阳同制” ,是秦的一大经济中心。汉代,与长 安相比,成都虽非京师, 但在汉家的地位十分显要。 大汉盛世的五个特大型中心城市 “五都”: 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五都之中,成都人口最多,仅此于长安,是当时全国第二大 城市,也是南方唯一的特大型中心城市。杨雄的《蜀都赋》 、班固的《西都赋》以及产生了 “洛阳纸贵”阅读轰动效应的左思的《蜀都赋》 ,都对成都城市风貌做了全面的展示。 (图)另外,后世出土的大量汉代市井画像砖,也刻画了当时成都的规模与盛况。 秦汉时期,巴蜀地区出产的蜀布、蜀锦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好,堪称一流。蜀布中的 精品,被称为“黄润细布” ,及其细薄纤丽。杨雄《蜀都赋》中曾盛赞: “其布则细都弱折, 绵茧成衽,阿丽纤靡,避晏与阴。蜘蛛作丝,不可见风,筩中黄润,一端数金。 ” (图 1 )织锦是成都的特产,称为“蜀锦” 。中国四大名锦: 南京云锦与成都的蜀锦、 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其中就有蜀锦的身影。 秦汉时期 蜀锦品质优良, 式样色彩都极为 丰富。后来三国时曹丕说: “前后每得蜀锦,殊不相似。 ”杨雄在《蜀都赋》中曾盛赞: “若 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尔乃其人自造奇锦,紌繏(左糹 +右匪)(左糹 +右页),(左糹 +右 参)缘卢中,发文扬采,转代无穷。 ”秦汉时,蜀锦生产形成了很大的规模,成都的江边分 布着密集的作坊, 形成蜀锦的生产中心。 “成都织锦既成, 濯于江水, 其文分明, 胜于初成, 他水濯之,不如江水也。 ” 锦工用江水濯洗蜀锦,故江水称“锦江” ,濯锦之地称“锦里” , 成都因而有“锦城“、 ”锦官城“之美誉。 秦汉王朝对巴蜀的漆器生产非常重视,在产量、质量和工艺上都臻于极致。 广汉、成都 为汉王室制定漆器生产基地。 (图 2 )蜀茶:世界茶文化的起源地在中国,而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地在巴蜀。至少在 战国时期,巴蜀地区就已经开始栽种茶树与饮茶。 明清之际大学问家顾炎武《日知录》中 记载:“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 ”表明秦以前,除巴蜀以外,其他地区原本不知道 茶,更不知道饮茶之事。王褒《僮约》首次记载“买茶” 。 汉代,巴蜀地区形成了茶叶贸易 的集散基地。饮茶习俗也成为了巴蜀古佬文化的一重要内容。茶馆、茶肆在蜀中历史悠久。 蜀人为什么爱喝茶?一、 处于四川盆地中部的成都平原, 一年四季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终年温暖潮湿,气候宜人,适合茶叶生长;二、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大量茶叶无法及时外 销,使得蜀人不得不自产自销; 三、成都温润的气候造就了巴蜀人爱吃辣的习惯, 而茶有清热解毒、清肺润喉、 除腻去燥的功效,加之茶叶价廉,人们在农忙之余不忘饮上几口清香的 汤茶解渴。巴蜀人生活习惯中“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家家必备的生活材料 (二)本土宗教的产床与摇篮 (图 3 )东汉时,张道陵在四川大邑鹤鸣山创设道教。 道家思想自先秦以来就在巴蜀地区长期传播: “巴蜀半道,尤重老庄之术” ;“老子西出 函谷关”时曾经对函谷关最高长官“喜”说过“五百日后成都青羊肆寻吾” 。道家学说在巴 蜀盛行,它与巴蜀原始宗教、巫术相结合,在巴蜀民众中产生广泛的影响, 形成了相当深厚 的社会基础, 在理论与具体程式都为道教创立提供了条件; 故而,江苏人张陵在东汉顺帝时携家人弟子学道于成都大邑鹤鸣山,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于是诞生。

文档评论(0)

188****41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