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导论0204孟子人格魅力.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经典导论0204孟子人格魅力 国学经典导论0204孟子人格魅力 国学经典导论0204孟子人格魅力 02-04 孟子的人格魅力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讲国学经典导论第二章孟子与《孟子》的第四节 孟子的人格魅力。 孟子是一个人格高尚的人。他的人格魅力主要表现在 以下三方面: 一、大丈夫精神 《孟子·滕文公下》云: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这段话的意思是:得志时,与百姓一同行进;不得志时,坚守自己做人之道。富贵荣华不能乱我之心,贫寒卑贱不能移我之志,声威势武不能屈我之节,这才叫大丈夫。 大丈夫之“大”,不是指个头大,不是指权力大、地位高、财富多,也不是指学问高、能力强,而是体现在做人的修养、理想抱负、人格操守。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就是要坚守做人的准则,立身行事,能曲能伸,能上能下,堂堂正正,清清白白,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这便是伟大的大丈夫精神!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有着许许多多这样的“大丈夫” 。他们藐视权贵,坚守气节,独立不迁。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二、浩然之气 《孟子 ?公孙丑上》云: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 “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 这种浩然之气,内涵非常丰富,充满着神秘色彩,它是指人的道德修养达 到一种正义凛然的精神状态,不是一般所谓的“精气” 、“血气”,而是充满正义、充满仁义道德的正气、骨气。这种气,阳刚、强劲,气壮山河,气贯长虹。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靠的是这种气;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靠的也是这种气;浩然之气,乃天地之正气,乃我中华民族最高之精神品格。 这种浩然之气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不受外物的引诱而坚持正义,服从真理,刚直不阿,坚忍不拔。 “直养而无害”是培养浩然之气的基本方法。所谓“直”,就是“正直、正派、真诚” 。“正直”是由内而发的生命力量的迸发,是伟大品格与崇高精神的闪耀。 “浩然之气”,当以“直”养之,而不能以“曲”害之。 孟子的这种“浩然之气” ,也就是刚正的气节、正派的作风,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早已形成中华民族的共同性格。我国历史上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无不受到孟子“浩然之气”的影响。 三、舍身取义 《孟子·告子上》云: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孟子认为,在一般情况下,生命是美好的,也是最应该珍视的。因为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应该敬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为了实现生命的价值,我们可以采取各种办法、尽各种努力来保全生命、延长生命,充分享受生命的美好和人生的快乐。但如果生命与正义不可两全,二者必须作出抉择的话,我们就不能苟且偷生,而只能舍身取义。因为正义的价值高于生命的价值,为正义而牺牲生命,死得其所,重于泰山。 “舍身取义”是大丈夫遵循的最高人生准则。重气节、重骨气,不畏权贵、刚正不阿;重现实、重理想,不怕困难、积极进取;重人民、重民族,反对专制、反抗侵略。这是顶天立地的中华民族得以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和共同品格。

文档评论(0)

188****41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