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导论0311朱熹民本思想.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经典导论0311朱熹民本思想 国学经典导论0311朱熹民本思想 国学经典导论0311朱熹民本思想 五、朱熹的民本思想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讲授国学经典导论第三章董仲舒与朱熹,第十一节朱熹的民本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里,原始的民本主义学说起源于西周初期奉行仁政、总结了商纣灭亡教训的开明政治家集团,最著名的表述是《尚书 ? 泰誓》中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和“敬天保民”的基本政治理念。虽然西周成康之治以后,统治者很少按此对待人民,但这个理念是没有人出来予以否认的。 古代民本主义思想的主要传承者和弘扬者,是像孔子、孟 子这样的出身士大夫底层乃至平民家庭的知识分子。因为在这 样的社会阶层既可以受到起码的教育,又由于他们处于一种对 国家、社会、民众所面临的问题最为客观而最有利的观察和审 视、思考的位置,在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人生观和基本情感 体验如喜怒哀乐上与民众最为接近,最容易相互认知、同情和 关爱。如孔子提倡的“仁” 、“义”、“礼”、“智”、“信”学说追 求的是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和睦,是古代的人本主义; 孟子希望以“仁政”重新使天下“定于一”,提出的“民贵君轻”,对民本主义进行了全面阐释和总结。除了著名的“民为贵、社 稷次之、君为轻”命题外,他还充分肯定了民众有秉天述己、替天行道、借天易君,也包括起义推翻暴君的权利。 朱熹与孔孟一样, 恰恰也是出身于这一社会阶层, 且一生多 数时候依然处于或接近这一阶层;原始的孔子、孟子的学说和思想又是他自幼在父亲教导下学习的主要对象,对朱熹的成长影响至大。尤其是孟子,朱熹自接受启蒙教育开始就深受孟子学说和为人的深刻影响。 可以说孟子是对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某十数岁时, 读《孟子》言‘圣人与我同类者’ ,喜不可言。”朱熹一直喜欢《孟子》,并长期研习体验它的内涵。 他的名言“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等许多民本主义思想都集中在 《四书集注·孟子集注》里,既是这两位伟大思想家跨越一千多年的唱和,也是朱熹对民本主义与时俱进的发展。 而宋代理学代表人物普遍具有对民众、国家命运的深度关怀和责任担当意识,大大超过魏晋以来历朝士大夫。这种关怀和担当意识,除了继续坚持、充分论述读书、修身、养性、齐 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大道以外,突出表现在“民胞物与” 、“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等思想中。 两宋是赵氏和高级文官士大夫共同拥有和治理的天下,思想言论环境宽松,一些修养较高的顶尖士大夫具有坚定而理想 主义的“得君行道”、“致君泽民”的向往和追求。程颐说: “行王之道,非可一二而言,愿得一面天颜,罄陈所学” ,这是南宋理学家争取“得君行道”的一个基本方式——利用皇帝召见, 面陈自己的政治主张; “致君泽民”的落脚点是“泽及于民” ,这些理学家们,在庙堂之上,就强调‘致君行道’ ,在地方上, 则力求“泽民”。他们知行合一,身体力行。 朱熹在经筵侍讲中 “知无不言, 言无不切”,即使被罢免后 还在勉励其他志同道合的在朝官员,勿忘致君行道之本怀;在 地方官任上,始终注意民生疾苦,注重社会财富的分配和司法 活动的公正合理,他在土地制度、赋税制度、雇佣关系、赈济 灾民贫民等方面不仅有所论述,还尽心竭力为百姓做实事,减 轻百姓的负担,弹劾惩处贪官豪强。同时刊刻儒学书籍、兴办 书院、整顿士风,淳化习俗。二程到朱熹,他们在做地方官和 执教生涯中都很好地传承、弘扬了自汉代以来“循吏”们高度 重视、身体力行对普通民众的教化、 “化民成俗”优秀的传统。 他们在民众和学子面前既是清官,又是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深受敬重的教师。 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朱熹生活的南宋时期统治阶级除了少数特别有良知、抱负的士大夫之外,从总体上来看恰恰特别蔑视底层人民的利益和疾苦。在以天下兴衰为己任的朱熹看来,这是宋朝的心腹之患。朱熹虽然能惩处若干贪官表达他的志向和情感,暂时庇护属下的百姓,但面对整体格局只能长叹“古者刻薄之法,本朝皆备”了。 朱熹与历史上的孔、孟一样,是以现存恶劣秩序的批判者、既得利益集团利益的抨击者和决不与之同流合污的志士形象留名青史的。他的一生除了大量心血教授门徒、著书立说,以重建国家所需要的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规范外,可用严格要求君 主、抗击朝廷权奸、痛揭各种弊政、严惩贪官豪强、为民排忧 解难这五个方面来予以基本归纳。其爱憎取向是十分鲜明的。 从朱熹刚直不阿、矢志不移地坚守并实践自己的理想信念来看, 他在理论上、思想上和行动上就是宋朝的孟子。

文档评论(0)

188****41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