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导论0111和为贵:和而不同.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经典导论0111和为贵:和而不同 国学经典导论0111和为贵:和而不同 国学经典导论0111和为贵:和而不同 01-11 和为贵 : 和而不同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讲第一章孔子与论语第十一节和为贵 : 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和而不同 孔子在如何处理社会关系时提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 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从来不 愿人云亦云,盲目的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 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这就是君子和小 人在处事为人方面的根本区别。 “和而不同”的辨析,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 哲理和高度智慧。同时,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 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可见,孔子把“和而不同”已发展为一种普遍原则,其实质便是追求一种多样性的统一。 孔子在社会政治思想中也贯彻“和而不同”的原则。在政治上,孔子的主导思想是“为政以德” ,但又主张恩威并施,德刑兼备,宽猛相济,认为这样才能实现政治上的“和” 。在经济上,孔子从“保民”出发,抱着实现社会良好秩序的愿望,反对各国君主对百姓增加赋敛,过分压榨,提倡发展生产,节俭财用。在文化上,孔子以“和而不同”的观念整理西周礼乐文化遗产,又广泛吸收、改造春秋时代各种学问、思想观念,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 二、礼之用,和为贵 孔子对“和”的标准问题十分关注,强调以“中”来建“和” 。他是通过“和”与礼的关系来展开讨论的。在《学而》中,他的学生有子云: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 不可行也。”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孔门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所以儒家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礼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辨异” ,即区分贵贱尊卑社会等级。但是,如果过分强调礼的分辨功能,就是变异功能,就可能使社会中各方面不太和谐。因 此,很有必要引进一个平衡性原则,这就是有子说的“和为贵” 。其实,在西周礼乐文明中,“乐”作为一种和谐血缘情感,协调“礼”所涉及的各种关系的手 段曾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礼乐的崩坏,在春秋礼治思潮中,孔子和他的学生把礼的功用直接加以拓展,提出了“和为贵”的命题。这一命题的首要意蕴是指礼的终极目的是要实现社会和谐。事实上,不仅是礼,仁也追求平衡 和谐,以“和”为贵。《论语》中的“仁”是一个包容了人伦、道德、政治为一体的复杂多义的观念体系。 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 ,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恕”字是讲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言外之意 是,即使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去尽量宽容。 “忠恕之道”可以说是孔子的发明。这个发明对后人影响很大。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己 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这样,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文档评论(0)

188****41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