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_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思想政治_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9统编教材必修4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科学精神: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公共参与: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在实践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学习目标 1.理解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2.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3.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感受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4.认识到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导入〗 老子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怎么理解老子的观点?从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到规划中国改革开放的新航程的总设计师习近平都在强调什么观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提升: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和培育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总议题:领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议题教学〗 议题一| 怎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情景一:经典永流传《苔》 苔 清代: 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苔》是引用300年前袁枚诗人的一首小诗。经由大山深处支教老师梁俊在原诗的基础上,给诗谱上了旋律,让大山的孩子们用音乐的形式来了解中国的经典文化。 《经典咏流传》节目组发现这首作品之后,决定把这首歌通过央视的平台展示给更多的观众,并邀请两位职业音乐人韩雷老师(作曲)和二水老师(作词)并肩携手将原有的这四句旋律再度延伸创作,丰满内容。我们看到的就是这首完整的创作《苔》。 探究与分享:快速阅读课本97页最后两段文字+98页相关链接,思考并回答: 1.经典永流传《苔》你最喜欢的地方在哪?哪个地方对你触动最大?为什么? 2.这一节目对我们让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华彩有何启示? 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中学生能做什么?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发言人) 学生活动:学生看书、思考、交流、分享(略) 教师提升:从大家的回答可以看出,我们喜欢它优美的旋律,也喜欢听节目中孩子们天籁之声,但也确实被经典永流传《苔》所反映的生活态度所触动。它好像唱出了我们的心声。我们也可以把《苔》这首诗看作是平凡人的生命赞歌,所以我们才与它有了共鸣。我就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这首诗沉寂了300 年,一夜之间与百万中国人相遇,让它告别孤独,凭借的是什么?是不是在音乐与现代传媒技术的加持啊,是不是也因为这首诗与梁俊老师、山里的孩子们、节目组的人产生了一种链接,让我们对它感觉更亲切、更具体。 这个节目对我们让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华彩有何启示? 学生回答:略 教师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这些阐述为指明了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也是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分针。那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必备知识〗 1.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创造性转化的要求: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2)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学生活动:读。 教师提出问题:(1)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着主要不同点在哪里?(2)相通的地方有哪些?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提升:全面把握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关系:(1)区别: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着重点 侧重改造和转化其内涵也包括形式 侧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创新和发展 途径 侧重“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侧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和完善” 目标 重在激活由于表达形式陈旧等客观原因而减少甚至丧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重在进一步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联系:它们都是要在鉴别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时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