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知识 经历 体验
认识人民币是苏教版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根据以往的经验,孩子对这部分内容十分感兴趣,前两
轮实验教师也形成和积累了较为成熟和理想的教学模式。
能否在此基础上再次创新,对我来说充满了挑战。
人民币对一年级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但孩子们对人
民币的认知水平差距是很大的,有的孩子可能生活经验
丰富一些,不仅认识人民币而且能进行简单的使用和换
算,有的学生因为平时不接触人民币,很少实际运用,
所以认识人民币这方面能力比较弱,甚至没有能力,这
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种难度我把它理解为进
行探索创新的原动力。孩子眼中的人民币到底是什么样
的。是课本上的知识?是能带来快乐的花纸,是一种象
征国家的骄傲还是一种诱惑,这使我陷入了思考,书本
知识是抽象的,人民币却是真实的存在着。通过教学研
讨我们提出了 4 个值得探讨和反思的问题。
1 、提供什么样的背景情境。
2 、孩子有什么样的知识基础。
3 、采用什么样的合作形式。
4 、如何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内化。
下面就我的教学体会具体谈一谈。
1 、提供什么样的背景情境。
使用人民币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对于孩子来说人民币也充满了诱惑,教孩子使用人民币
不光是简单的认识币值,进率,还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
的消费观念,这决不是一节课可以做到的。关于这个问
题我们备课组的老师展开了讨论,本节教材书上给出了
一个在小商店购物的情景,这是最平常朴实的场景了,
孩子即熟悉又感兴趣,但我们通过思考提出了一种想法,
人为什么到商店去,是因为有购物的需要,需要什么,
买什么,这才是理性的消费者,那这节课我们为什么要
带孩子到商店买东西呢?是因为我们要教孩子认人民币,
要孩子学习使用人民币的方法。如果情景使用不得当,
难免让孩子产生假的感觉,失去学习的兴趣,但这节课
又不能没有了情景,情景可以让孩子产生购买的欲望,
孩子强烈的购买欲望是本节课学习的动力。
经过两节课的教学尝试,我们丰富了本节课的情境,
把本课的背景情境定为爱心活动,取名叫爱心义买,教
学时我先出示了一些贫困地区孩子在艰苦条件下认真学
习的图片,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了震动,然后提出今天的
学习任务,通过今天的学习,购买一件你最喜欢的文具,
并自愿把它捐献给需要帮助的同学们。同学们一呼百应,
情绪高昂,场面是比较感人的。这样一来,孩子的购物
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一节课被一条情感主线从前到后
贯穿起来,孩子在学习人民币知识的同时,还受到了一
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样的一种形式,孩子不仅没有降
低学习的积极性,反增添了一份责任感,可以说提高了
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通过实际操作发现,这种形式最大的弱点就是需要
占用比较多的时间来进行组织,容易让德育目标的实施
冲淡了知识目标,有可能导致一节课的任务无法在 40 分
钟内完成,而且不同的老师驾驭的能力又不同,差别就
更大了,把握不好度的话,这样的情境形式反到成了负
担,起不到教育的功效还拖了课堂教学的后腿。如果过
于简化了这种组织过程,又会产生一种作秀走形式的感
觉,还不如不用呢!我想这种矛盾的解决对我们教师确
实提出了挑战,也应该成为今后我们探讨数学课堂教学
中如何渗透思想教育的一个好题材。
2 、孩子有什么样的知识基础?
这个问题本来是被我最忽视的一个问题,因为本课
的知识和别的课不一样,联系生活实际的东西比较多,
一开始我想,孩子特别是城市孩子这方面的经历和体验
应该是比较多的嘛,存在的差距我也是有心理准备的,
但两次教学实践后我大吃一惊,孩子对人民币的认知水
平差距巨大,有的孩子不仅会认币,而且知道简单的换
算,多数孩子所认的币种不全,还有部分孩子仅仅只了
解一种到两种人民币,进率和简单的使用根本不知道。
对孩子的水平没有充分的估计,也是导致前两次教
学尝试中认币环节的失败的原因。在改进时我调整了认
币部分的教学策略,加强了孩子的拿、认、说的训练,
并在孩子说出他们所知道的人民币后,把人民币散乱摆
在屏幕上,让他们想一想怎样摆看起来就不乱了,渗透
分类的思想,这个环节开始我没有把握,尝试后发现,
分类对于孩子来说难度并不大
文档评论(0)